加薩日記
無國界醫生支援實錄
作者、圖片提供:洪上凱(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2023年7月,我開始在加薩走廊參與無國界醫生任務,原為優化當地急診系統,包括引入檢傷制度及制定疾病治療流程,以及為本地醫生提供急重症的訓練,任務期間遭逢以巴戰事爆發,於同年11月初結束任務返抵台灣。
大約在 2年多前加入無國界醫生,從決定申請開始,就已陸陸續續記錄了一些自己的心情,當時單純認為這些心境是未來回頭看會很有感觸的一段日子;而隨著任務開展,也漸漸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2023年10月7日清晨,哈瑪斯無預警襲擊以色列,戰爭爆發,此後將近 1個月在暴風中心的我,遭受到巨大影響而開啟生存模式,每天工作、找資源、試著活下去;持續高壓的情緒幾乎使我無法喘息,而抓緊空檔,找一處自己的樹洞寫日記,更成了這段時間的救贖。
11月初任務告一段落返抵台灣,接受了媒體採訪,因為見證與發聲本就是無國界醫生的使命之一,我們希望將前線的所見所聞讓更多人知道,因為我們明白之所以能夠站在衝突前線,很多時候是依賴整體社會賦予醫者的特權,所以我們當然有責任將看到的景象說出。彼時還沒想過將日記出版,畢竟最初只是自己的隨筆,但隨著採訪曝光,我訝異的發現有許多讀者、觀眾其實很想再更深入瞭解關於這場衝突的種種,而報導或深或淺,我總覺得還是有說得不夠的地方,因此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將自己在衝突當下最真實的記錄,直白赤裸的分享給大家。
據我所知,在這場衝突裡有類似經驗的外國NGO工作者,只有我是以華文為母語,如果能用自己的記錄將華文世界裡缺少的第一手經驗補上,或許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然而必須說,我畢竟只是在牆的一邊觀察、寫作,我無法也沒有能力描繪出事件的全貌,但我寫下的便是我的所見所想,也是曾經真實存在於加薩的點點滴滴,希望這本日記能在混濁不清的世界裡,透出一點光。
戰爭或許是將人性最極端的一面展露出來的時刻,有好也有壞,而這 2天感受到的是雙方在戰爭中最邪惡的一面。
因為歷史緣故,聯合國長期在巴勒斯坦擁有特殊地位,大部分庇護所也都是聯合國相關設施,交戰雙方理應絕對尊重聯合國的領域並盡可能保護。但以色列在加薩境內放出耳語,告知大眾我們所在的聯合國區域正在發放糧食物資;事實上,以色列已完全封鎖加薩 20餘天,幾乎沒有物資可以進入,聯合國的物資也早已用盡。
走投無路的人們接到耳語後,當然是滿懷期待的往聯合國區域湧去,而無糧食可發的聯合國,無可避免的成了民眾憤怒的出口,進而演變成衝突、鬥毆。而造成混亂以及加薩人的痛苦,或許正是以色列的計畫之一。
另一邊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無國界醫生試著將現有的外籍員工送出加薩,但不意味著要完全撤離。無國界醫生在加薩已數 10年,而這次的戰爭勢必會更增加人道救援的需求,因此當然希望能持續提供醫療協助,所以除了我們和本地員工持續工作外,數個緊急小組也已經在周遭待命,一有機會就會進入加薩提供人道救助。
因為戰爭,許多情況改變,原本無國界醫生支援的某些醫院已毀損,許多難民已南撤,南加薩此時的醫療需求不下於北部,因此組織的想法是在南邊找適合的醫院協助。
當然,現在跟未來的加薩到處都會需要支援,但負責協調外國人道救援組織的加薩衛生部官員,此時發布了一道意味深遠的指示:哈瑪斯掌握的衛生部表示,戰爭期間,外國的人道救援團隊必須接受衛生部安排到指定醫院。
這當然有醫療以外的考量,但現在的情況是加薩境內的移動十分不安全,在某醫院支援就必須住在醫院裡,而如果有外國人在某些重要地點,一定會讓以色列在進攻時更加忌憚,而哈瑪斯也曾有多次利用學校、醫院作為軍事掩護的惡跡,因此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次充滿惡意的安排。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這樣或許合理,但沒想到會做得如此明確而沒有絲毫掩飾,或許這樣的行為會更坐實國際社會對哈瑪斯的指控。
身為一位醫師,大多時候是給予治療的角色;在任務告一段落回台灣後,時常被問起有沒有關於創傷後的心理反應。我想是有的,經歷了這麼劇烈的一段日子,我覺得內心的某處確實永遠的改變了。
曾經有位熱愛刺青的朋友和我分享,刺青的前幾天會有大片傷口,然後隨著時間會結痂、會疼痛,不過最終會把印記永遠的留在身上,他很珍惜這記憶化為身體一部分的過程。我將這段經歷想像成刺青在我心中的某個角落,過程有點疼痛,但相信會成為我心中更堅韌、更好的一部分,而拾起這本書,花了些時間看我分享遙遠故事的每一位朋友,都像是協助我心中的傷口癒合,此時我成了被治癒的受者,謝謝你們。
家人、朋友以及無國界醫生的支持,讓我能夠航行在兩個全然不同的世界裡,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