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詩的完美形式
陳家帶新詩集《火山口的音樂》
文:劉曉頤 圖片提供:陳家帶
陳家帶,擅長以音樂手法入詩的代表性詩人,本身古典音樂素養精湛,發揮於現代詩中,文字與音符優雅的特殊質感,烘托那穿梭於田園與城市之間的交響詩人身影。2020年 11月底,他在印刻出版第 6本詩集《火山口的音樂》,終於首次以「音樂」二字入書名。這是自2015年於印刻出版《聖稜線》後,暌違 5年推出的詩集。
海德格四重說剖析
在白靈序文〈詩出一條回家的路〉,以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天╱地╱人╱神」四重說的領域,分別分析《火山口的音樂》4 輯。輯 1「在地平線外」是地,輯 3「鏡面折射中」是人,輯 4「天問的形式」是天,輯 2「靈光再現」接近詩藝的神祕之源,則可視之為神,而「『神』正足以抵擋被非本真化」並試圖重現的『天╱地╱人』使之回歸正軌。」(白靈,2020:12)
這套分類法深入陳家帶的詩學心法。陳家帶解釋,輯 2前半部取材於自己所喜愛的文學作品、詩人作家,與其唱和並致意,後半部則取材於自己所喜愛的音樂;「靈光再現」中的靈光概念出自班雅明,自己以創作與之對話,透過此過程即可不斷使靈光再現。輯 3「鏡面折射中」,所折射的是人,也是世間百態;輯 4「天問的形式」,他以其中詩作〈天國之驛〉書寫與母親之天人兩隔,或者以〈世界的冠冕〉發出天、地、人三者的永恆之嘆。白靈〈詩出一條回家的路〉一文末尾,也明確寫出,「當陳家帶說『天問,即詩的完美形式』(〈世界的冠冕〉)時,說的即是每當火山口奏出音樂,都是以最激昂純粹、不顧一切的力道仰口向上『天問』,意即以灰以煙走向死、又發出驚天交響走向生,讀陳家帶的詩時也當如是觀察和冥想。」(白靈,2020:25)
喜歡火山口荒蕪與蒼涼
陳家帶表示,自己喜歡火山口那種難以言說的荒蕪與蒼涼,並在自序〈我的噴發〉中寫及,個人創作較在意文字的密度和質感,並以意境為最後依歸,「詩雖小眾,創造火源仍在時間長河力爭上游,本書希望用錘鍊過的語詞來傳達不滅的情思,並嘗試為台灣山水畫上零星座標。」(陳家帶,2020:26)藉由這本沉潛五年的最新創作結集,陳家帶的火山噴發正盛——噴發的是他高密度的詩質,沉潛的則是屬於生命質地,在說與不說之間,幽微深沉的一縷荒蕪與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