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裡牆外與人間陰間
小談小說集《躲在牆壁裡的哀泣》
作者:林央敏
《躲在牆壁裡的哀泣》是我的第7本小說集,也是我的已出版著作的第42本。總共收錄7篇短篇小說,另外附錄1首詩及1篇文評家呂昱先生對其中1篇小說的析論。
書中的前4篇是新作,筆者稱它們為「陳漢秋系列短篇」,因為每一篇雖然都獨立成篇,但主角都是「陳漢秋」。這是筆者試圖創造一個角色來寫白色恐怖的部分事蹟,而用陳漢秋的視角來看事件,並以魔幻寫實的筆法來演示歷史禁忌與修行哲學,意即將發生於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2齣慘絕人寰的歷史當做陳漢秋所經歷的故事,或者說透過陳漢秋的眼睛來反映台灣現代史中也許最敏感,也是最後被公開的兩個政治禁忌,其一是施儒珍之牆,其二是鹿窟事件,尤其施儒珍之牆要到政黨輪替後的2007年,現實中的家屬才敢向施氏友人透露事情的原委才被公諸於世。
現實中的施儒珍就是拙作〈躲在牆壁裡的哀泣〉(註)中的「施學真」。2011年2月28日,位於台北南海路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正式開館,稍後的5月14日,報紙登載紀念館中有展示一堵牆壁命名「施儒珍之牆」,那是因為原本加入「愛國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的施儒珍在二二八事件後,對國民黨的統治極其失望,轉而參加左翼色彩的讀書會而遭到通緝,他認為思想信仰無罪,不願因此被冤坐政治黑牢,於是開始流亡,前後躲藏了20年,直到1970年54歲時因病去逝,期間自1952年到去逝共18年都躲在自家柴房的一堵牆壁裡,如此長年不見天日的自囚受難,而施家老小為免施儒珍自囚的事情洩漏一點風聲,也都小心翼翼地生活作息,就像每個家人都自我「關在牆外」受苦,當中發生許多慘烈的不幸,及感人的親情。〈躲在牆壁裡的哀泣〉就是首度將思想無罪的自囚在人間流亡時加以小說化的作品,當然屬於政治小說,也算是歷史小說。
另一篇〈鹿窟存亡錄〉是寫1952年的鹿窟事件,這個事件應是二二八之後持續40多年的白色恐怖期間在台灣島上所發生的所有政治案中最充滿腥風血雨的一件,因為這是老蔣撤退到台灣後,唯一動用16,000名軍隊進入台北石碇山區剿滅左翼武裝基地的一個戰役。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在「摹擬」當年兩軍交戰,鹿窟村被消滅的情形,筆者特以敘事者陳漢秋在進行禪修時意外到了陰間,與一群在鹿窟戰役中被打死以及事後被判處死刑的靈魂聚晤,由受難者現身說法,來講述各個情節。這是台灣文學中首度將鹿窟滅村的戰爭在陰間裡場面化的歷史小說。由於這個事件一直被統治當局視為最高禁忌而長期遭到掩蓋,那些亡魂只能在陰間敘說,希望陳漢秋將這一段悲慘歷史帶回人間,公諸於世。
其次,〈修行孤寂養記憶〉與〈無上瑜珈劫〉都是在反映佛教哲學,前者在演示禪修法門與記憶的深層關係,後者在演示修行過程中的妖媚蠱惑的現象及克服修行者可能走火入魔的過程,2篇旨在把佛教哲學戲劇化,並暗示「放下」仇恨,尋求平和境界的要義。
本書發表後,台北市有個綠台文教基會把這本書列為讀書會的文學教材,接著邀請筆者帶領他們前往書中的現實場景去導覽一番,我們已在9月21日前往新竹香山,緬懷「施儒珍之牆」的真正遺蹟,感受〈躲在牆壁裡的哀泣〉。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將去踏查〈鹿窟存亡錄〉中的幾處遺址。這樣做,相信讀者更能體會歷史小說的藝術作用。
「陳漢秋系列」之外還有〈大統領出山大嵙崁〉、〈月娘是中國的領土〉及〈衰尾狗〉等3篇是寫實主義的短篇,它們都是筆者的生活經驗中,觀察威權體制下所出現的社會、政治、教育等特有的人文現象,將問題形之文字的諷刺小說。我想,50歲以上的讀者讀了大概都可能有感同身受或身歷其境之感。註:這篇小說發表在2022.10.29~31自由時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