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話
淺談道德優越感
朱介英
25 December 2022
一般人咸認為凡是有讀書、有知識、有學養、有專業的人都一概稱為知識分子(intellectual),這個名詞的釋義在封建時代,整個社會結構僅只由精英階層以及庶民階層簡單組合,只有精英階層才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那些有別於庶民百姓的上階層成員,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便理所當然被冠上知識分子的美名,俗諺:「官大學問大」不正給這種現象合理的解釋嗎。
知識分子掌控下的社會結構,充斥著許多戒律、教條、規訓、法則,其目的是給予統治者方便掌控的權力有個合理化藉口。中國古代的考試制度被隋煬帝創制出來之後,表面上好像給予貧苦百姓恩惠,讓寒窗苦讀的年輕學子有個進入宦途官場的機會,殊不知這些讀書人所讀的,亦正是考試題目設定的學問,學生們一心一意地讀書,把教條、規訓、戒律、法則等一股醃漬酸水裝進腦袋裡,背得滾瓜爛熟,古訓的意旨不出《禮記.大學》篇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讀書人也就是知識分子一旦金榜題名,高中官場,前面四點:「格、致、誠、正」就顯得不那麼重要,而被官場文化予以棄置忽略,導致於所謂社會的中流砥柱「知識分子」潛意識裡滿溢著「修、齊、治、平」的意念,翻開歷史的扉頁,只要您夠深思,便不難發覺這四個字的涵義,被知識分子切分成為全然不同的「表」與「裡」。而這四個條目也是精英階層危害社會、禍國殃民的核心。
宋代二程與朱熹等理學家把格物、致知解讀為求學與做人的基礎功夫,這是出於中國知識分子普遍陷入「唯心論」的陷阱,後繼者陸九淵與王陽明則認為格物、致知是看清事情真相,以致良知,很明顯也脫不出唯心論的範疇,原因很清楚,古人做官治理天下,均以知識分子的科舉取士方法為基礎,官場滿是酸腐、敗絮、私利、舞弊的事端,有權力者反而忘記賦予權力的是庶民大眾,而不是家天下的皇帝至尊,極端的權力與極端的腐化並立於天秤兩端,五千年的歷史等於精英階層的權力鬥爭史,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少數精英奪權鬥爭,卻苦了庶民百姓充當砲灰。
明代學者羅欽順(1465~1547)放大視野,解讀「格物」就是:「學問為主,思辨輔之」的概念,把格物與致知往科學的理性思維方向挪移了一點。孫文創建民國以後,魯迅在著作《吶喊》自序中,把清末洋務學堂所設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蘭學歸類為「格物、致知」之學,已經把科學的即物窮理、實證主義理念串聯起來,逐漸脫離歷史偏見所造成的唯心論泥濘。
相對的有科學實證觀念,也必須附帶著誠意、正心的公平、正義原則,才能讓全新的,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與發現用在造福社會人群的地方。自從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之後,隨著科技發展與人文觀念比肩齊步,演進至今,全新的倫理、民主、科學觀念整頓了現代社會的奇蹟,人們脫離歷史的不公不義禍害不少,卻也形成更複雜的現象。其中尤以社會中堅、進步主流的知識分子結構,在「修、齊、治、平」的意念中,顯露出向陽與陰暗兩面,令人不寒而慄,當今所有社會顛覆現象,不都是自命清高的布爾喬亞們所擺弄的。
新時代產生新的分詞,現代知識分子有別於傳統知識分子,在於多出了一種「有機知識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這個名詞來自「葛蘭西學派」所設定,提出「現代文化霸權理論」,說明現代知識分子是社會結構的中堅,他們結黨分派系展開鬥爭,與古代封建制度所不同的只是現代選舉制度,讓社會精英藉著傳播媒體散佈「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等口號欺騙無知選民,實質上還是脫離不了集體的精英鬥爭,而鬥爭的最佳藉口就是把「道德優越感」作為鞏固自己地位的利器,把對方抹黑、抹惡、抹臭、抹爛,無所不用其極地贏得勝利,這種理念亦正是政治經濟學的述求核心技術。
就歷史觀點而論,本質上傳統知識分子大部分來自「精英階層」,他們靠著上一代累積下來的政治、經濟、人脈、名氣、領導能量等資產,利基於一定的高度再向上發展,這種條件卻是一般庶民百姓所缺乏的條件,下階層的人民很難突破階層障礙躍居廟堂之上,在政治學領域中,傳統知識分子大多偏向於既得利益者集團,特徵是保守、沿襲、忌憚改革、維護舊有秩序、教條主義、威權觀念根深蒂固;相對的現代產出的有機知識分子則來自較寬闊的領域,尤其是法國大革命導致封建制度崩盤,一般庶民大眾比較有機會獲得教育的權利,創建專業、人文、開明、民主的社會,英國伯明罕學派學者司圖亞特.霍爾(Stuart Hall)註解道:「有機知識分子的功能就是能夠同時一面置身知識分子理論工作的前鋒,一面又能如渠道般將思想導向那些不屬於專業知識分子的人們,相較於傳統知識分子,後者(指有機知識分子)則代表培養超然、客觀主義者的學識標準。」(Rojek, Chris. 2009:651)沒錯,現代教育以及現代社會的運作,產出現代有機知識分子,但是這些新的知識分子結構,並未改變社會階層嚴格的階級分明現象。
如何分別有機知識分子、傳統知識分子與一般下階層的庶民差異之處,只要從「道德優越感」的運用,就可知分曉。知識分子最卑劣的心態和手段就是把「道德優越感」放在手中與口中隨意耍弄,尤其是謊言與欺詐手段,最容易用道德優越感來包裝,當今世界那些自稱文明、民主、富裕、強盛的國家,隨意侵略弱勢小國;自居崇高地位、豐富學養、高官自恃、威權意識、聰明驕傲、心機算盡的國家政客們,在厲害關係上,擅長於把自己包裝成為懷抱公平、正義之心,拯救社會於水深火熱之中,其實他們的行為卻滿嘴仁義道德,暗地裡包藏禍心,幹盡骯髒、汙穢的勾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善良的庶民大眾只看到優雅的姿態、漂亮的道德口號。每一次大大小小的選舉舞台上,仍然只是精英集團上演的連台「道德優越感」好戲。真正做人的真理「格、致、誠、正」反而被「道德優越感」所掩蓋,而「道德優越感」卻成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