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印痕 〉 京城的胡同和海子

京城的胡同和海子

作者、攝影:Stacey

俗話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南鑼鼓巷作為北京胡同的標誌,已經成為遊客必到景點,元代時期建成至今已經有 七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南鑼鼓巷是南北向胡同,和它交織的有東邊和西邊胡同各八條,整齊對稱,因此又被稱為「蜈蚣巷」;因為地勢中段高,南北低,又被稱為羅鍋巷(即駝背),每一條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菊兒胡同大有來頭,雖說北京的市花是菊花,然而這條巷子的來歷並非是因為菊花,明朝時期此胡同被稱為「局兒」,名稱源自中華傳統「麻將」,清朝乾隆年間不知是何原因改為橘子的「橘」,因此稱為「橘兒胡同」,到清末時又被改為「菊兒」,來歷透著古怪,但也沒人去尋思。老北京的二環內,眾多胡同在古時都是達官貴人的宅院。菊兒胡同也不例外,這裡有好幾個院子是清朝光緒大臣榮祿的宅邸。

另外再說說前、後圓恩寺胡同和秦老胡同,前、後圓恩寺胡同均得名於元代在此興建的圓恩寺,清朝時期屬於鑲黃旗的駐地;圓恩寺的舊址位於前圓恩寺胡同內,而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的故居則位於後圓恩寺胡同13號院。而秦老胡同的35號院為清代內務府總管大臣察哈拉氏明善宅府的「綺園」,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姨母是察哈拉氏後代的兒媳,因此這裡又被稱為「皇后的姥姥家」,婉容的故居則位於帽兒胡同的35和37號院,因此這兩個院落又被稱為娘娘府。

沿著南鑼鼓巷往什剎海的方向走,胡同邊柳樹垂下很長的枝葉,風吹過來發出沙沙的響聲,煞是好聽;走在胡同內,時刻聽聞賣滷煮火燒、北京爆肚的小攤販,他們向遊客用力的叫賣著,人力車則穿越巷弄,車師傅邊蹬著車,邊講述這一個個院子的風霜。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四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