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的都會軟傳統
KTV文化與台灣人的競爭力
作者、圖片提供:盧開朗
我來臺灣定居已屆十多年,認識了各不同年齡層及背景的臺灣朋友,從他們身上得知KTV是臺灣人心目中最愛的休閒活動之一。不管您自己喜不喜歡唱歌,或願不願意去唱,一年中總有數次去KTV的經驗,據我經驗所見,臺灣人很喜歡帶外國朋友去KTV,一方面想考驗外籍朋友的華語能力,以及外籍朋友對華語歌曲有興趣,另一方面則想要給外籍朋友體驗臺灣KTV的歡樂氣氛;對於定居臺灣的新住民而言,上KTV卻實是一場考驗或一種關隘,尤其在華語中心初級階段班上的外國同學之間,上KTV的次數 就可以斷定有否經過臺灣生活適應期的象徵之一。若有個新住民跟當地臺灣朋友一起去過KTV,此表示已經邁入新階段的首要門檻了。在韓國人的眼裡,臺灣KTV文化非常具有獨特性,並且含蘊了許多臺灣的現代文化因素,到臺灣KTV,與臺灣朋友們互動當中,就可以領略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臺灣人的個性及特色,從KTV文化中不難觀察到臺灣人的現代都會生活特性,也可以藉此探討集中所隱藏的臺灣庶民經濟競爭力。
依據我所了解到的臺灣KTV消費方式、設備,我個人的觀點可以如此解讀:首先,臺灣的「KTV」名稱就跟其他國家不同,因為KTV源自於日本的關係,而台灣人使用「卡拉OK」來稱呼,日本人把音樂帶、麥克風、音聲多重效果器,甚至於結合影像投射裝置融合在一個放大器(amplifier)喇叭上,大量生產,降低成本,行銷到每個家庭中,較大的企業則看到人們交際、應酬之需,投入資本設置專業公共活動空間,提供愛好此道者有個快樂歡唱的空間,以取代西方人的酒吧生活習性,很快的便被庶民接受,從都市到鄉村,五步一閣,十步一廳,比半個世紀之前的電影院更夯,創造更多利潤,當這種新穎的機械傳來臺灣後,立刻產業化及在地化,並建立了臺灣新文化特質成為跨世紀的都會軟傳統。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四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