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印痕 〉 讓孩子贏在起點、終點

讓孩子贏在起點、終點

文:徐欽盛

身為家長的你為何讓孩子學音樂?是為了栽培音樂家做準備,還是為孩子找一項興趣?如果只是培養興趣又為何要花費這麼多金錢與時間呢?很多人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真的是如此嗎?如果對的話是為什麼?當然沒有一位家長願意讓孩子在起跑點就輸了,但在起跑點能夠先想清楚,也許就能少走一些冤枉路,或是知道為什麼要多走一哩路?以下,我們就這些問題一一地挖出真相來與大家來討論。

以現代教育標準來看,貝多芬顯然受到不當管教對待;莫札特依照現行的勞工基準法來看,則有童工工時過長的問題。照道理說,活在如此嚴峻教育環境下的小孩,不要說往後是否能夠成為音樂家?很可能長大之後都成了誤入歧途的少年,但最終貝多芬與莫札特卻都成了音樂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原因乃在於他們雖然受到逼迫,但與身俱來對於音樂的熱愛與天賦,讓他們能夠繼續堅持下去,父親或兄長所給予的壓力反而成了一股助力,讓他們更能夠專注在音樂的學習與表現上。

據說,貝多芬的父親有一回在院子裡聽見小小貝多芬一邊玩一邊哼唱,且一首接著一首幾乎正確無誤,唱的都是祖父所教給他的歌謠,就此父親開始注意到孩子的音樂天分,並大力加以栽培。近幾年在國際樂壇倍受矚目的鋼琴家朗朗,從小也對於音樂特別靈敏;郎郎曾在回憶指出,他兩歲時看到動畫片《湯姆與傑利》中有一隻貓彈奏著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還一邊彈一邊抓 老鼠,這個橋段讓朗朗為之著迷,看完後馬上跑到鋼琴前把那幾個音符彈奏出來,郎郎的父親目睹這一情景後,除了感到驚喜之外,便開始對郎朗展開鋼琴培育計劃。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七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