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印痕 〉 我最親愛的老人

我最親愛的老人

俄羅斯靈魂的小世界

作者:Markova Irina 圖片提供:Irina Verkhgradskaya

讓伊琳娜出名的《我最親愛的老人》系列,十幾年前從第一件作品〈春天〉開始,當年她給作品起了這種象徵性濃厚的名字,沒想到這隻小人偶會在她的創作生涯扮演那麼重要的角色。目前伊琳娜迷你人偶已經有超過1600件,其中 《我最親愛的老人》 作品系列由60多個身高不超過15公分的可愛老人人偶組合而成,細數著算是60多個生命故事。

本來伊琳娜並沒有刻意想要發展老人話題,也沒有要提出相關的社會問題 ;十幾年前,以延續介紹服裝歷史為前提,伊琳娜做了一件老婆婆迷你人偶,推介蘇聯時期的老人衣著與生活習慣,老婆婆雖然穿著厚厚的破舊外套,腳踩著 氈靴,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特點讓我們想到春天──老婆婆把一個手套拿下來,讓身體感受一下新鮮涼快的空氣!老人家平常很怕冷,會多穿一層衣服出門,不過早春的到來,算是一個再活一年的希望成真;那張迷你老婆婆人偶的照片發佈在伊琳娜社群後,讓她收到許多感人的留言,栩栩如生的老婆婆,彷彿從大家的兒時回憶裡走出來,她的衣服、坐姿、臉上的皺紋和表情,顯得那麼熟悉,真實得令人非常震驚,感覺上像錯過的時光呼喚你,關切地問你是否現在過得好嗎?對得起家人與家鄉?

伊琳娜沒採用高科技材質,特效或先進的技術,不過她心存善念,誠懇和用心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與共鳴。她的作品雖然傳遞溫暖與關懷,同時也會令人心酸,現今世界上真實的情感與人性真的最寶貴又最短缺,她喚起了人們最底層,卻也最容易令人忽略的親情,由這些細微的關切提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溫馨,這一點出乎意料的成功,獲得社會廣泛的認可,是可想而知的。

其實伊琳娜創作老人形象與靈感,大部分都來自於周圍的人物,或在外面看到一些比較有個性的角色,也會以生活經驗或聽別人的故事想像出某種情境來創作。伊琳娜的童年在俄羅斯北方工業城市諾里爾斯克(Norilsk)度過,當時,從二戰後站起來的蘇聯才開始慢慢復甦,任何物品都有短缺,玩具也不例外,不過有不足的,人們還是自己會想辦法彌補,所以伊琳娜的媽媽和姐姐親手做玩偶送給小伊琳娜,她當然愛不釋手。從小對手工藝術不陌生,慢慢學會自己做玩偶,縫玩偶的衣服,做迷你家具和各種小型用品,長大後,兒時遊戲變成了她的手工興趣,並且從小很會畫畫,也很喜歡看跟服裝相關的書籍雜誌,本來想當畫家或設計師,後來的發展跟自己夢寐以求的專業還是無緣。高中畢業後,甚至有點懷疑自己的才華與能力,而周圍的人大都不了解藝術相關的事業,無法給她適當的支持與建議,所以商品學專家身分大學畢業,在一家書店當售貨員,年復一年升職當主任。

對於這一份經歷,她一點都不後悔,這份工作給了她很珍貴的機會接觸平常難以找到的書籍,從中深入專業領域,目前伊琳娜在服裝發展史方面非常精通,這對她的手工創作有很大的幫助。1980年代伊琳娜結婚生小孩後,正逢蘇聯晚期經濟下滑,家裡總是缺錢,商店貨架上的玩具也就只有少數幾種而已,不得不想起小時候很拿手的工藝,她希望給自己小孩獨一無二的兒時回憶,所以小朋友的玩具,從此由她一手包辦,開始親自動手製作。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八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