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印痕 〉 帝女花、趙氏孤兒與土耳其進行曲

帝女花、趙氏孤兒與土耳其進行曲

作者:龔詩堯

以甲申之變為題材的傳統戲曲 裡,清初順治年間無名氏的《鐵冠圖》中〈分宮〉一齣即有崇禎手刃公主情節;最著名的則是道光年間黃燮清創作的崑劇《帝女花》。此劇後來東傳日本,至1950年代仍受歡迎。1920~30年代,《帝女花》傳回上海演出,一時頗受重視,梁金棠、唐滌生先後改編為粵劇。在臺灣,也有京劇《紅綾恨》、歌仔戲《帝女.萬歲.劫》與客家戲《長平公主》等不同劇種改編。

令人訝異的是:在歐洲,甲申之變的史事被編寫為戲劇也相當早。1669年(清康熙八年)明亡不過25年,塞特爾(Elkanah Settle)就編寫了《中華征服記》(The Conquest of China),劇中有皇帝臨死以刀裂指寫血書、手刃妃嬪等情節;1713年,瑪爾泰洛(Pier Jacopo Martello)的詩劇《大明紀》(I Taimingi)更被義大利巴洛克作曲家加斯帕里尼(Francesco Gasparini)譜為歌劇。

莫札特等多位作曲家曾採用《中國英雄》的臺詞譜曲,葛路克則將《中國孤兒》譜寫為芭蕾舞劇。然而,無論是土耳其風格或中國歷史,經歐洲人士再創作後,均難辨原本風貌。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有言:「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同樣的,所有的異國風情都必須轉化,以適應當地風潮人情。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八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