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音樂會
與新時代節奏共鳴的省思
文、圖片提供:徐欽盛
長榮航空這場中秋節的演唱節目,正是時下流行的「快閃音樂會」。快閃形式的演出特徵,會在不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出現,很可能就在你逛街或是吃飯的時候,突然有人在你身邊唱歌或是演奏樂器。接著,越來越多人一起參與,人們會不自主的地拿出手機,記錄這個驚喜的時刻;樂手們像一陣春風,又或像是一場及時雨,帶給日常生活人們乍然驚喜,演出結束之後,他們卻又假裝沒事地消失,人們這時又恢復了日常生活節奏。
《透過信心的眼睛看音樂》一書的作者哈羅德‧白斯特(Harold M. Best),在書中第六章〈音樂質素的一般問題〉,特別對於音樂內容深淺的看法,提出四種音樂感知的場景:第一、淺嚐淺的內容或是不經意地聽著由簡單元素構成的音樂。第二、淺嚐深的內容或是不經意地聽著由複雜元素構成的音樂、很有厚度表達力的音樂。第三、很深的參與淺的內容。第四、深度投入有深度的內容。其中,第一與第二類音樂感知的場景,都提到「不經意地」這樣的觀賞動作,這就符合「快閃音樂會」的特質,人們不經意地在銀行大廳或是火車站廣場,聽到耳熟能詳的民歌或是流行歌曲,抑或是複雜元素構成的古典音樂,像是交響曲或是歌劇。在瞬間帶給忙碌的群眾一陣驚喜,然後船過水無痕地隱去,讓生活節奏一如往常繼續下去。
「快閃音樂會」除了帶給觀眾「不經意的驚喜」之外,還創造了一項「若無其事的結束」的瞬間喜悅,突如其來的一陣波濤洶湧,又毫無聲息地消失,好像無緣無故接到天上掉下來一個易開罐禮盒,裡面裝著愉快,這種巧妙的現象出現跟整體社會集體壓抑有關係。傳統上,我們總是把演奏音樂或是演唱的權利讓予專業人士,並不鼓勵人們暢所欲言、唱所欲唱;但「快閃音樂會」演出的人員卻大都是名不見經傳的非專業人士,即便是專業人士也要裝成一般市井小民;這種安排有其特殊考量,如果我們今天請大牌藝人登台演出,觀眾可能會欲罷不能,紛紛在台下喊「安可!安可!」這樣就跟「快閃」的原始設計相違背了。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八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