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傳統建築之美
木質雕花房屋
托木斯克的寶藏巡禮
作者、攝影:Markova Irina
每一個國家都有其代表性建築物,這些眾所周知的地標,即使從沒親自看過,只要一聽到地名就會印象浮現,比方說:巴黎讓我們想到浪漫的艾菲爾鐵塔,北京有錯綜複雜的胡同,倫敦就跟大笨鐘分不開,台北高聳的 101大廈,莫斯科則因紅場的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出名;這些著名的建築辨認度極高,但並不完全傳達當地的風采與氣氛,真正能夠代表在地人民生活的傳統建物,只有親自深入地方現場,才能領略。
說到俄羅斯,當然最能夠代表俄國居民的生活實踐,應該屬木質房屋;不是教堂或宮殿的精英樣板,而是最脆弱又最具有生命力的木質住宅。建築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每一個國家歷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隨著時間流逝,建築反而積累許多歷史的記憶,進而讓我們瞻仰與見證這些經過好幾世代時間淘洗的古蹟,並懂得珍惜、保護與修復國家象徵性圖騰。
母親大地護育下的資產
19世紀初莫斯科的木質建築占了四分之一,於1812年與法國拿破崙戰爭之際,導致了長達一個禮拜的大火把全城的建築物焚毀,原有的木質建築幾乎消失殆盡。人們重建莫斯科時,沙皇亞歷山大 1世下令莫斯科中心地區禁止修建木質樓房,以致於傳統的在地基層俄羅斯文化與藝術就從莫斯科街景被抹去,而重寫了精英歷史的羅可可、巴洛克、新古典、文藝復興藝術新頁。而另外一座重要大城聖彼得堡,自古以來便由於消防安全考慮,被彼得 1世禁止建成木頭城市,這兩座俄羅斯重要的代表性城市在不同的時代作為首都,都曾經過統治者的規劃與建造,需要越來越豪華,越來越興盛,越來越權威,也需要長久屹立於斯,代表國家、民族的繁榮與永恆。而木質房屋有高度的脆弱特性,城市不斷的發展自然而然會讓木質建築消失,終至於被岩石建築、鋼筋水泥所替代。
很可惜的是,許多未列入國家級、州市級等保護文物遺產名錄,不能受到恰當的保護,任其棄置或毀損,所以當代的木質建築物普遍都難以超越120年,對於使用該樓房的屋主來講,這樣的期限不切實際居住,但是對於國家文化遺產保存率而言,那簡直是一個難題與無法彌補的損失。無情的時間與環境條件導致木質建築逐漸消失,不過影響最大的還是來自人為因素;木頭房子容易被燒毀,市內的建築物,被拆遷或是基於空出土地蓋大廈的需要而被拆掉;其他還有一個無形的元素,專家總把它列為第一思考條件,那就是政府專業人員的忽視,缺乏保護措施,而社會對此問題不夠瞭解也不夠關心,大多認為看起來在當下沒有緊急的必要性,也沒有很嚴重的損害,讓這些木製建築短時間表面上看不出來實際的好處,卻沒有人能夠看到長遠的未來。
幸虧,在俄羅斯還有三座城市分別保留著基本上完好的木質建築群,國家與地方政府盡力保護與修復這些美麗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三座城市分別為西伯利亞的托木斯克、伊爾庫茨克還有沃洛格達,本文為讀者們介紹托木斯克的木造建築之美。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二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