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印痕 〉 魯鎮

魯迅之鎮

魯鎮

文人筆下小人物社會的縮影

作者、攝影:Stacey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就是文人才子佳人靈感的來源、故事的發展、以及緣分綻發的起點,當然也是士大夫逃離凡塵俗世喧囂後,歸園田居在水一方,只求詩情畫意片刻的理想,不求功名利祿的追名逐權生涯。江南,自古以來總讓一切繁雜的思緒有所歸隱,有所寄託。當你漫步在農曆三月的春天,細雨濕潤的是枝葉、花蕊,還有你深呼吸中感受到的青沁每一吋肌膚的溫柔。

濃豔的文化符號
江南景色再好,少了文人墨客的著彩染靛,確定會失去精美文化的大部分情趣。管他什麼西湖美景三月天;什麼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什麼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如果沒有這些騷人雅士的吟詠與酬唱,在數千年記的歷史史籍裡錄下優美、典雅的紀載,江南怎會成為文化發展自有史以來所堆積,燦爛奪目的符號呢?

江南好,杭州最難忘,江南人好,紹興出才俊。與杭州南部接壤的紹興,是大文豪王羲之、陸遊、賀知章的故鄉;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也出生在紹興諸暨;另一位鼎鼎有名的現代文學作家魯迅,也是土生土長的紹興人,他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壇第一部白話小說經典。魯迅的文章強烈地抨擊、諷刺傳統封建禮教思想,以及批判中國人固有的陋習,若是在清末年間,出現這種文章,必然會被冠上「離經叛道」的罪名遭到口誅筆伐,然而在新世紀到來的近代,卻是啟迪時代的「前衛」思想。魯迅在一九○○年代作為最先接觸新時代裡念的人,他的作品深刻地影響五四運動之後的中國現代文藝思潮,文壇有一句諺語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至今猶對知識分子有所啟發的魯迅名言。

我對魯迅的好奇,從國小些那躲也躲不掉的「魯迅文學作品」必須背誦段落和考試的課程,至今,這些在腦海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印象,還是時刻縈繞耳際,難以從記憶中抹去。

讀者諸君,在春花未謝的時節,只要花一張十九元的高鐵票,從杭州到紹興短短路程,便可親自體驗到這片滋養文人的沃土,究竟是什麼模樣。

魯迅之鎮
作為紹興市的招牌4A級風景區,坐落於紹興市柯橋區是首要必臨的重點。此處遠從三國鼎立時代,人們大量開山採石,造就了許多石壁,石宕等景觀,經過歷年的自然妝點與淘洗,這些景觀,到了清代形成著名的「柯岩八景」,連著鑒湖的水通向小橋流水的村莊,景緻優美,風光怡人。有鑑於魯迅為紹興帶來的名氣比地理本身燦爛許多,筆者決定將魯迅筆下的人物和故事按照原型和動線,還原成實體建築,依景觀順序,排列成為一個嶄新卻又有著故事節奏的敘事,首先從「魯迅之鎮:魯鎮」開始。

爬山虎死而不僵
魯鎮,映入眼簾的是傳統江南水鄉風格建築羅列於斯;白牆黑瓦,流水和緩,載著烏篷槳船穿梭於橋洞之下,水中魚兒優游地劃過水草,成群嬉戲其中;兩岸柳樹結出了絨絮,櫻花和迎春花花瓣在風的指引下飄落於水面,白色,黃色,粉色交織在一起,讓魚兒們又多了一片「專屬彩虹」棚頂藉以遮陽。除了這些春天花木,我最感意外的是看到河道兩岸黑色屋簷下白牆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這種植物在記憶深處非常熟悉,國小時,我曾經近距離與其互動過,那是一次深刻的認知;當時我在戶外跟小夥伴玩耍,打賭要爬上一個傾斜五十度以上的小坡,平直的坡面沒有任何道路可走,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雙手雙腳,以及那遍佈山坡的爬山虎,原不識得爬山虎的生命力十分頑強,居然它的根莖可以沿著土壤和牆縫深入抓把,隨著深入的程度,牆牆的縫隙就越來越大,甚至於因而逐漸碎裂,並導致倒塌的可能;我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借用爬山虎根部的顧著力奮力上爬,使得爬坡變得特別順利,贏得打賭,讓朋友另眼相看。這種植物的韌性真的讓人驚歎,死後的爬山虎,根莖變成了枯黑的顏色,纖細而嬌弱,但是尖端的絨毛吸著力卻依然能牢牢附著牆面,不會枯朽而斷裂或灰化,遠遠看去,這些微渺卻存在的枝枒和吸盤,就像白色幕布上的星座圖,這是進入魯鎮的的一個印象。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