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頌歌,福音東傳
作者:龔詩堯
耶誕節商機為當今各產業銷售所必爭,1993年,香港武俠片《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就安排在耶誕檔期上映。片末蒙古郡主趙敏以輕功翩然離去時,向欲自她手上拯救中原六大門派人士的男主角張無忌喊話:「來大都找我罷!」原本計劃拍攝續集,卻因票房不理想而未果,遲遲未履行的伏筆因而演變成一句網路鄉民常用的諷刺語。
直至去年(2020),續集電影才宣告開拍。如果觀眾不想像女主角一般苦等超過25年,只好自行到小說《倚天屠龍記》之中去見識大都景致:「其時蒙古人鐵騎所至,直至數萬里外,歷來大國幅員之廣,無一能及。大都即後代之北京。帝皇之居,各小國各部族的使臣貢員,不計其數。張無忌等一進城門,便見街上來來往往,許多都是黃髮碧眼之輩」云云。金庸原著中,主角一行人在大都的冒險精彩紛呈,不過,對當地景物的描繪聊聊,很難讓人領略元朝首都的國際化樣貌。
蒙古帝國橫跨歐亞,色目人的地位遠勝漢人和南人,對宗教採取開明態度,身處其疆域中,可見的耶誕節景象,比起後來的明、清大部份時期,恐怕更為鮮明;在以基督教義為重要內涵的西方古典音樂的東傳方面,元朝亦為開端。
事實上,早在之前 5、 6個世紀,中原的人們就可能曾聽聞耶誕頌歌。唐貞觀 9年(635),景教大德阿羅本帶來經書到長安,獲唐太宗接見,並恩准在長安興建廟寺。景教,即基督教聶斯脫里派,因教義詮釋歧見,遭希臘正教驅逐而向東宣教。
魏晉以來,五胡崛起促使各民族音樂文化融合。唐代「燕樂」中的「九部樂」與「十部樂」,融合各民族與阿拉伯系、印度系等外國音樂。當時的樂府詩創作,如:李白《上雲樂》、盧綸《慈恩寺石磬歌》等,都被後人懷疑帶有景教元素。
肅宗乾元 3年(760),教士景淨翻譯讚美經文《三威蒙度贊》。所謂「蒙度」就是獲得救贖之意;「三威」於經文中亦稱「三才慈父阿羅訶」,即為三位一體耶和華,全篇即古文版《光榮頌》,在6世紀已由教宗西瑪克用於重大節慶的彌撒之中。歷來有大量西方作曲家以之為歌詞創作音樂,包括:韋瓦第、韓德爾、今年逝世100週年的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等。
唐代宗年間,兩京之外,景教福音亦傳至成都、廣州等大城。德宗建中年間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其中記載:「代宗文武皇帝,恢張聖運,從事無為。每於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每逢耶誕,皇帝會賞賜御用香料和飲食佳餚等給景教徒——可以說,唐朝就有官方舉辦的耶誕派對了!《三威蒙度贊》等經文,可能在禮拜、慶祝等場合被吟誦、甚至歌唱,成為唐朝的彌撒曲、光榮頌、或耶誕頌歌。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五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