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印痕 〉 走在山徑

走在山徑

探訪巨木森林們!

作者、攝影:柯金源

楔子
山與樹,原來都是在的。樹,落了子、發了苗,妝點了山的外襯,也守護了山的靈體。因為樹,山有了季節的顏色,也有了個性。因為樹,山也有了記憶的載體,五千年、一萬年瞭然生死輪迴。走在山徑,一山過了一山,連成山脈,繞過一處又一處的大樹,盡攬山林內裡的奧妙。我,忽悠 40餘年,在山裡探訪巨木森林的神性,竟成了一生的追尋與牽掛!

從美學創作到環境報導
1980年代,為了在自然環境中從事影像創作,迷上了登山活動。從中級山,再到高海拔的百岳名山,都是我的創作主題。初期在登山過程中,看到中海拔山區的農業發展,森林砍伐、林相更新、採石開礦,各種山林資源的利用形式,狀似靠山吃山的營生,並不深以為意。1990年,歐菲莉颱風、黛特颱風,相繼引發土石流、洪水氾濫的災害,造成花蓮銅門村與紅葉村民,人命、家產嚴重損失,部落族人流離失所。我才驚覺山林環境一旦被過度擾動,若引發連環災難,弱勢族群根本無力抵擋。況且「森林是水的故鄉」,如果山區的水土涵養功能降低,也會影響水資源的供應,對於民生與經濟的影響甚巨。因此,我的美學創作主題,就從山林生態與自然地景的寫意作品,轉移到環境危機的報導、探討!

千年扁柏神殿
在 30幾年的山林田野調查中,最令我揪心震撼的場景,當屬古老巨木林的探訪行程。2002年間,接到保育工作者賴春標捎來的信息,根據他在泰雅族人間的口訪中得知,雪山山脈的北段山區中,還存在著扁柏巨木純林,因此提議一同前往踏查瞭解虛實。我們在9月份,邀請司馬庫斯的泰雅族人帶路,依據他們在狩獵途中的記憶,前後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終於在雪山山脈北段的西側緩坡,找到傳說中的巨木森林。經過初步丈量、計算、推估,在同一處坡面目視所及,樹齡超過千年以上的巨木就有 30幾株。這是我第一次在森林中,感受到人的生命,與大自然中的生物相較,是何其短暫、微不足道啊!尤其身處千年扁柏林中,仰望每一棵樹都是神木等級,走在巨木林間,就恍如置身在活的神殿當中,當下的敬畏、感動,筆墨真難以形容!

從植物演化史來看,根據植物生態學者陳玉峯老師的研究推論;「台灣的扁柏與紅檜這一屬,全世界只存在三個地方,祂們沿著太平洋海岸地帶的中海拔山區的雲霧地帶生長,原生地是在北美洲、日本,大約150萬年以前,再從日本經琉球到北台灣,再逐漸向南部山區推進、落地生根。」。但如此珍貴的樹種,人類卻在短短的 50年間,幾乎砍伐殆盡,我們才需要再耗費心力、冒險探訪少數僅存的巨木林,想來,有些憤慨與感傷!

此一田調行程,雖然達成紀錄千年扁柏純林的任務,也圓了多年來的夢想,但在探訪過程中,卻也發現如此人跡罕至、路程艱難、山徑險阻重重的山區,還是有盜伐與盜獵的違法行徑,這就讓我深感意外與不解?依據盜伐遺跡現場來判斷,以及泰雅族人的經驗分析,違法者是以馬達鏈鋸,加上改裝的消音裝置,挑選珍貴樹種的樹瘤,加以適當切割,再靠人力背負運送下山,經過雕刻打磨為奇木工藝品之後,身價就能翻上數十倍,這是違法盜伐、銷贓產業鏈,利潤相當可觀。

至於盜獵的現場,整個山稜線上的大小樹木皆被砍倒,再以長達上百公尺的大網,佈設在稜線斜坡,目標物種是賽鴿,當賽鴿飛越稜線不小心中網之後,盜獵者就會從鴿子的腳環,循線找到鴿主聯繫,等鴿主付出贖金後,賽鴿才有機會重獲生機。但是整條稜線上佈滿白色細長網子,也會有其它鳥類或生物,誤觸卡網無端陪葬。據原住民嚮導的轉述,類似的鳥類盜獵現場,最常出現在東西向約 1000公尺左右的山稜線上,而我也確實早在1997年間,就在往南一點的稜線上,拍過類似的場景。看到偏遠深山彷彿是無政府狀態,當下無言!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七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