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朗讀
作者、攝影:坦雅
豐饒之書
波士頓,就像一本內容豐富的精裝書,而燈塔山(Beacon Hill)則是其中最耐人尋味的篇章。去除房價的考量,如果你問我最想住在波士頓哪一區?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回答:燈塔山。為什麼呢?因為燈塔山滿足我對居住環境的五大需求:一、人文氣息濃厚。二、成熟的生活機能。三、交通便利。四、周邊有書店和咖啡館。五、鄰近公園綠地。
燈塔山位於波士頓公園和波士頓公共花園以北,西接查爾斯河,北臨麻州總醫院,距市中心步行僅十分鐘,鄰近地鐵綠線、紅線和橘線,交通非常便利。它曾是波士頓市中心最高點,原由三座山丘組成,因其中一個山丘上設置為社區居民發送信號的燈塔而得其名。
燈塔山是波士頓一個古老的街區,一直以來,被市民視為最美的街區,也被美國社區評級網站Niche評為波士頓最宜居的區域。這裡的住宅,以擁有精緻漂亮的門、裝飾性的鐵欄杆、花草簇擁的窗景、鋪滿鵝卵石的街道、煤氣燈以及舊殖民時期磚砌排屋而聞名。
整個燈塔山充滿靜謐和文化底蘊,十九世紀時,文學沙龍和出版社紛紛在此創立,許多名人包括文學家思想家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詩人希薇亞.普拉斯(Sylvia Plath)、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政治家丹尼爾.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和廢奴主義者律師溫德爾.菲利普斯(Wendell Phillips)……等,也曾居住於此,他們像是一顆顆被時間擦亮的寶石,默默為燈塔山增添無可取代的價值。
當然,與美國其他大城市相比,波士頓顯得嬌小,更不用說燈塔山了,它佔地只有六分之一平方英里,面積真的不大。但是,在這個小區域,竟然有教堂、書店、咖啡館、餐酒館、旅館、雜貨店、乾洗店、超市、骨董店、禮品店、服飾店、藝廊、紀念碑、藏書家協會、社交俱樂部、銀行。
這個不可思議的區域,值得一再造訪,只要有朋自遠方來,我一定帶他們來這裡走走逛逛,欣賞建築,以悠閒腳步叩問時光的祕密,喝一杯咖啡,閱讀幾本書,在煤氣燈林立的街道感受歷史拂拭的痕跡。
每年六月初的「燈塔山藝術漫步」(Beacon Hill Art Walk),可說是視覺與聽覺的饗宴,有超過一百位優秀的藝術家受邀前來展覽或創作,搭配音樂家現場演奏,是夏天最值得計畫參加或怦然邂逅的活動。
發光的詩篇
你能想像有一條街,被稱為美國最上鏡頭的街道嗎?在這條出鏡率超高的小街上,許多男生求婚成功。許多前來朝聖的遊客,拍出文藝唯美的相片,成為記憶裡難忘的一隅。連本地攝影師也時常以這條街為創作場景,留下不同季節不同時刻的專業視角。
這條迷人的街道,有個可愛的名字:橡子街(Acorn Street)。
橡子街最初叫做廚房街,是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狹窄斜坡小街,昔日是弗農山街(Mt. Vernon Street)和板栗街(Chestnut Street)富豪們雇用的廚師和馬車伕所居住的地方,有些房子甚至曾被當成馬廄使用。
只要進城,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會繞到橡子街晃晃。我喜歡被復古的氛圍擁抱,喜歡陳舊的建築散發十九世紀的氣息。那一顆顆鵝卵石,彷彿發光的詩句,被時光膠囊封存著,也像被一雙無形的手栽植的詩卵,經過幾個世紀,長出圓胖的意象,形塑為雋永的詩篇。時間反覆琢磨,我反覆朗讀,在詩篇的終點,白雲飄過藍天。
離開橡子街,我通常會散步到波士頓公共花園看一看鴨群雕像,那是以兒童繪本《讓路給小鴨子》(Make Way for Ducklings)為主題而設立的青銅雕像,作者是羅伯特.麥羅斯基(Robert McCloskey),故事大部分內容都發生在燈塔山,描述一對野鴨夫妻和一群鴨寶寶在波士頓安居的過程。鴨群雕像常根據時事和節慶換裝,非常時髦!每年五月的親子遊行,從燈塔山走到野鴨築巢的波士頓公共花園湖邊,藉以紀念這個可愛溫馨的故事。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一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