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印痕 〉 恆春

恆春

國境之南的海洋秘境

作者、攝影:柯金源

前言
人們在不同的季節,決定了墾丁沙灘上的風景,大海的洋流,形塑了恆春海洋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黑潮主流直衝台灣東南海岸,提供溫暖清澈水質,南中國海的北向海流,輸送源源不絕的新種原,前進台灣南端的巴士海峽。因地形產生的湧昇流,帶來生命能量的營養鹽,也讓海水層交換更加頻繁。這得天獨厚、巧妙的物理化學作用,造就了恆春海域豐富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成為人類探索內太空的熱門海域 !

春藻森林
搖擺的馬尾、舞動的森林

恆春半島是台灣最熱門的旅遊區之一,近岸海域的珊瑚礁區,更是海洋學者的研究重鎮,尤其是南灣眺石珊瑚礁海岸,已然成為培養海洋生態研究生的搖籃。而南灣馬尾藻林也是引領我進入海洋世界的視窗,那是年少輕狂又嗜愛戶外活動的成長記憶,為了追逐一群熱帶魚,在水面深吸一口氣,弓身下潛之後,無意間進入了馬尾藻林,跟隨著天竺鯛族群,在同一個空間裡自由穿梭、悠遊,我雖是個入侵者,卻好像也被水族們接納了,當下的驚喜,讓我從此迷戀上海洋。馬尾藻林也成為我的海底秘密森林,每年的春天,都會來拜訪牠們。

馬尾藻林對於海洋生態系而言,除了提供珊瑚礁魚類避敵、覓食、豐富棲息環境等功能以外,還有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淨化水質的機轉能力。當夏天水溫升高,藻體開始死亡、腐爛、漂流之後,仍是微生物與小型生物的食物、掩蔽物,以及洄游性魚類繁殖的產房。我曾經在東部海域,看到宛如藻海的漂流藻類,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魚、蝦、蟹類的仔魚就躲藏其中,脆弱的生命依附著失根的藻類隨洋流旅行、成長,因此,吸引了許多鳥類或掠食性魚類,聚集在漂流海藻的週邊,伺機補充能量。馬尾藻從生到死,每一個階段都扮演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因此被讚譽為「漂浮的海洋金色雨林」。

群聚珊瑚
千年的堆疊、撫育的產房

回想,1980年代,第一次到國境之南,就愛上了半島的熱帶風情,海岸地帶的高位珊瑚礁地景、熱帶海岸林,仍保有自然的野性,大部分到恆春的遊客,喜歡參訪熱門景點或待在沙灘戲水、以及從事水域遊憩活動。但我認為最迷人的,是隨著地體抬升的高位珊瑚礁地形、熱帶海岸林,以及水下珊瑚礁區的奇幻世界。恆春半島的近岸海域,造礁珊瑚種類相當多樣,群聚叢生的枝狀型軸孔、葉型表孔珊瑚,形成了多孔隙的空間,是珊瑚礁魚類覓食、繁衍子代的棲所,許多幼魚就穿梭於孔隙之間。而團塊型的珊瑚礁,是底棲或共生型生物的最愛,像是管蟲、硨磲貝、或是相當少見的閃電貝等。而不同珊瑚礁區之間的海床,是由珊瑚、貝殼碎屑與沙質沉積的環境,成就了海草與大型藻類的生育地,許多底棲型魚類、甲殼類依靠其中的有機質、微生物過活。由造礁珊瑚、軟珊瑚、沙質海床架構而成的立體多樣性環境,形成了水族們的樂園、迷人的瀛海水晶宮。

恆春近岸海域的珊瑚礁區,因氣候與環境條件得天獨厚,全年均有適合活動的水域,在不同的季節,洄游性的魚群也會群聚在珊瑚礁區,成為潛水愛好者追逐的焦點,如梭魚、三線笛鯛、鰺科魚類等。近幾年,核三廠溫排水出口附近,有一群似乎已熟悉人類的梭魚群,當你緩緩地靠近,並降低呼吸聲與頻率,彷彿就能與牠們一起巡遊,近距離觀察魚群的覓食行為。在後壁湖浮潛區的南方,也有幾條牛港鰺對人類特別好奇,只要潛水客出現,牛港鰺就會在旁邊轉圈、巡遊,這特意的行為,可能是受到人類餵食的影響。而恆春近岸海域的水下明星,則以海葵魚、豆丁海馬、扁仙壺海膽、海龜等最吸睛。 +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一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