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印痕 〉 音樂與瑪麗.安東妮

音樂與瑪麗.安東妮

從《凡爾賽玫瑰》到《法國皇后的苦難》

作者:龔詩堯

瑪麗.安東妮(Marie Antoinette),按法語則音譯為「安托瓦內特」是法國大革命前的末代皇后,被污衊曾說:「人民沒有麵包吃,那讓他們吃蛋糕呀!」與古代中國西晉惠帝:「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並列最不知民間疾苦發言。充斥爭議的一生成為歷史公案,也被後世許多創作引用,如:1938年電影《瑪麗皇后》、2006年《凡爾賽拜金女》。也有小說、歌劇、芭蕾舞劇、音樂劇,甚至動漫畫《凡爾賽玫瑰》(ベルサイユのばら,台灣由東立出版社翻譯、發行,以下均比照註明)等。

在音樂史上,瑪麗.安東妮最著名的是與「神童」莫札特間一段軼事:當她7歲 還是奧地利小公主時,年僅6歲的莫札特受她的母后邀請為皇家演奏。傳說音樂神童不慎滑了一跤,小公主上前扶他起身,人小鬼大的莫札特竟一本正經地向瑪麗.安東妮求婚:「我將來要娶你為妻!」這件佚聞如今被視為無稽之談,但仍廣為流傳。

莫札特受邀到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演奏確有其事,洛林 ──哈布斯堡皇室成員法蘭西斯一世皇帝等出席聆聽。被譽為「奧地利國母」的王后瑪麗亞.特蕾莎平易近人地讓莫札特坐在她膝上,莫札特摟著王后的脖子親吻,並建議皇家音樂教師瓦根賽爾(Georg Christoph Wagenseil)到場。據說神童老氣橫秋地說:「讓他來!他懂!」於是在這位皇家音樂教師協助翻譜下,莫札特當場視演瓦根賽爾的一首協奏曲。

瓦根賽爾最重要的學生是申克(Johann Baptist Schenk)──莫札特的朋友、貝多芬的老師之一──其次便是瑪麗.安東妮。包括他在內,公主一生曾向多位音樂家學習。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經典之作《凡爾賽玫瑰》中,不僅畫有莫札特向瑪麗.安東妮求婚一景,還在描繪小公主逃學的情節中,安排一位音樂教師「 葛路克」──翻譯者並未察覺,他其實就是莫札特尊敬的前輩、歌劇史上重要改革家──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瑪麗.安東妮的確性格浮動,無法集中注意力,以致學習效果不彰,但自幼仍接受各項貴族教育,尤其熱愛音樂。她學習過許多樂器:豎琴、鍵盤,甚至「玻璃琴」(glass harmonica)──葛路克擅長且賴以成名的樂器之一,並經後來成為美國開國元勳的富蘭克林改良而紅極一時。莫札特之父也熱愛此種獨特樂器,致使神童為之譜寫數曲。

據稱瑪麗.安東妮一生只有25天──成為人母而11個月大的女兒夭折後,哀傷不到 1個月──未曾親手演奏樂器。根據其秘書和密友康龐夫人(Henriette Campan)的回憶錄:「音樂是王后最欣喜的成果。她任何樂器都彈得不算頂好,但她能夠像一流的教授一樣即視即奏」。

瑪麗.安東妮在1770年4月成為法國太子妃。為了慶祝年輕的法國王太子與奧地利公主的婚禮,自然舉行大量的表演活動,劇碼包括法國大思想家盧梭歌頌樸實愛情的仿幕間歌劇《鄉村占卜師》(Rousseau: Le devin du village)──其中的一段曲調後來被改編為童謠而廣為流傳,在東亞也以「むすんでひらいて」(拍拍手之歌)等曲名,成為家喻戶曉的學童體操歌曲。

「音樂界的莫里哀」葛雷特利(André Grétry)為婚禮創作了兩部歌劇,成為太子妃最喜愛的音樂家之一。路易十六登基後,晉升為王后瑪麗.安東妮任命葛雷特利為音樂總監,他教導瑪麗.安東妮彈奏豎琴。

瑪麗.安東妮還贊助過許多造訪巴黎的音樂家,例如:「交響曲之父」海頓的第85號交響曲「王后」的別名就是來自瑪麗.安東妮。莫札特為了離開當時風氣較封閉的故鄉薩爾茲堡,而四處謀求職務,在決定遷居維也納之前,曾先考慮過法國首都。據稱他曾嘗試拜謁神童時期有過一面之緣的王后,希望獲得垂青贊助。遺憾莫札特前往巴黎時,正逢瑪麗.安東妮懷孕,而未得接見。

瑪麗.安東妮贊助藝術乃是長輩遺風,不過,據稱她對其他領域興趣缺缺,而特別集中在音樂方面。抛開過去僅以作曲家天才為主的史觀,掌握資源與其分配的贊助者,對於音樂文化的影響力其實不容小覷。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