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未經寒徹骨,焉得撲鼻香
作者、攝影:鍾南蘋a
「梅花梅花滿天下,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風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國花……。」這首〈梅花〉是人人琅琅上口的歌曲,它代表堅毅挺拔、強勁有力、不畏寒冷風雪、與越冷越開花的堅韌特性,與松樹、竹子並稱「歲寒三友」,梅花的特質正是我華夏民族的精神寫照。
蕭瑟的秋天逝去,時序正式進入一年最終的冬季,本文將引領大家認識我們的國花「梅花」。梅花在中國擁有千年以上的種植歷史,據詩經記載《摽有梅,其實七兮》,因而可知,在遠古時期,人們喜愛梅的果實更勝於其花。直到宋代的生活重心由北方遷移至江南,採取重文輕武之策略,普遍國人都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此才華橫溢、人才輩出的時代,社會大眾才漸漸開始懂得欣賞梅花。
梅樹的特性
梅樹適合生長於全日照的冷涼環境,其樹性堅強,根系更有個性,喜歡肥沃、鬆軟、透氣的土壤,能旺盛地生長拓展枝枒。若遇到土壤較為黏濘潮濕,容易造成根系窒息而產生「敗根」現象,導致植株枯萎,終至腐朽。若是處在貧瘠的岩石地,梅樹則會強制的擇強汰弱,將強勢的根系伸展深入至岩石砂礫地的深層,盡量的獲取養分和水分,所以生長在岩石砂礫地的梅樹,因為其樹枝與樹根擇強汰弱之特性,梅樹整體看來就會有更多的樹型變化、和屈奇扭動,這種形式與形象也被中國人寓意為堅毅的最佳符號。
當我們在家中種植梅樹的時候,無論是庭園或是種在盆中,一定注意所使用的土壤是否排水順利、不積水!而且透氣性良好。若是能將這特性完整複製,一般而言,梅樹都能夠旺盛的生長。再者,就是在春天新芽生長之時,也是梅樹食慾旺盛的時期,此時就要少量多次的施用有機肥以利生長。梅樹對於動物性的有機肥需求非常強烈,譬如動物性的骨粉,能夠讓花苞增多、花朵增大、結實順利,而且枝條粗壯、葉片翠綠。若是施以化學肥料,經過數次使用後便會產生停滯的現象,一般人看到肥料的效果不明顯,就會持續的加以施肥,如此往往造成肥料過多的「肥傷」狀況,這是在種植梅樹時務必要小心注意的重點。
野梅與園梅
野生梅樹大多以白色潔淨的花朵居多,亦有粉紅色,而深紅顏色的梅花就較為少見。在台灣白色之梅花大都以作為採摘果實、製作食品的食用梅為多,也有一些更古老之品種置身於野外,姿態氣質非凡,總而概之稱為野梅。許多書畫作品即以野梅的自然姿態為範本進行創作。
在園藝方面的運用,許多人喜愛將梅樹種植於盆中,希望能夠將野外的景色移挪至室內來欣賞,增添生活環境的情趣。但是栽培梅花盆景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在四季和暖如春的寶島確實不易,需要非常深入的栽培技術,才能夠順利的培養健康的梅樹,讓它展現出梅花實質上的精神與氣質。
友人林女士甚愛梅樹,搜集了數盆野梅盆景託養於瑞森園中。其中一盆在去年冬季盛開,花況精彩絕倫,於是將其遷移至室內欣賞,佈置搭配泥塑之人偶,營造氣氛,確實是將室內的景觀烘托得宛如生活在嶺嶽丘壑中。許多喜好攝影的朋友也會攜帶著專業相機,來園裡拍照留念。在梅花與文人人偶的搭配下,將中國書畫意境,及所營造的儒家氣氛,雅致地呈現出來。
文人雅士的珍愛寶物
記得年少時期閱讀《儒林外史》,對王冕畫荷花的故事情有獨鍾,印象極為深刻。後來年事漸長,甚愛書畫而自習研究書法藝術,之後才慢慢地了解,原來王冕也是位畫墨梅的高手,其傳世之作令人爭相收藏,是書畫界畫梅較有名的畫家之一。另外揚州八怪之金農所繪之梅花,亦是奇趣橫生,令人百看不厭。
近代,張大千所畫之梅花,更為世人讚賞珍惜,坊間流傳著大千先生曾經指導後進畫家在畫梅時的一些傳奇故事。其中敘述大千先生參觀後進繪畫梅花作品時,談笑間指點須注意幾個重點,並說道,梅花只有仰面梅、沒有俯面梅。這個畫梅的要訣,傳送至今成為一段學習畫梅的重要指導經典。
如果我們實地觀察植物的特性上,梅花之生理狀態的確是花蕾與花朵向上仰開者居多,向下俯開者較少。
張大千定居摩耶精舍之後,因為喜愛松樹盆景,與當時台灣盆景松樹的權威徐瑞柵結識,經常往返徐瑞柵的松樹園,因而也跟徐瑞柵的兒子徐治豪結為忘年之交,大千先生在當時獲致極難得的紅葉梅花新品種,便託人專程帶著二棵幼苗贈予,後來徐志豪在新竹接下父親的技術與產業創立「瑞森園」,將徐瑞柵的盆栽園發揚光大。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