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莉的眼淚
橄欖石
最浪漫的初戀之石
作者:鄭甯 模特兒:Yarmy、Ivana
世界上的有色礦物寶石可以分為 3大類,一類是蘊藏在火成岩裡的矽酸鹽結晶寶石,一類是蘊藏在變質岩裡的滲入其他化學元素的矽酸鹽結晶寶石,另一類是地殼膨脹斷裂,細碎岩層位移許多溶解的礦物以及生物骨骸落入海底,在沉積的沖激層裡,經大氣層以及地底內部熱量擠壓,岩石中的礦物逐漸結晶化形成水成岩(沉積岩)裡的化合矽酸鹽結晶寶石。這 3種岩石結構因為環境的差異,以至於藏在岩層中的結晶礦物有所差異。
專業寶石研究者大略都知道,火成岩裡面所含的元素大抵不超過八種:氧、矽、鋁、鈣、鐵、鈉、鉀、鎂,這幾種元素單純組合起來的結晶系寶石都具有硬度高、純度大、輝度優、色彩漂亮的特徵;如石英(quartz)、霞石(nepheline)、白榴石(leucite)、褐橄欖石(olivine)、磷灰石(apatite)、鋯石(zircon)、螢石(fluorite)、鋼玉(corundum)、黑曜石(obsidian)、蛋白石(opal)、綠輝石(diabase)、白玉髓(chalcedony)、瑪瑙(agate)、紫水晶(amethyst)等。
水成岩裡面所含的礦物結晶體則因其原有的晶體細碎化,經地層下陷,與礫石、沉積有機物等沉積在海中,後又碰到地殼擠壓高高隆起離開水面,形成高山岩崖,裡面所蘊藏的結晶礦物有火成岩礦物以及一些其他元素入侵變質後的結晶寶石,如石榴石(garnet)、碧璽(tourmaline)、藍晶石(kynaite)、鋯石、金紅石(rutile)、鋼玉、紅寶石(ruby)、藍寶石(sapphire)、鑽石(diamond)、黃玉(topaz)、綠玉(beryl)、金綠玉(chrysoberyl)、石英、蛋白石、文石(aragonite)、琥珀(amber)、黑玉(jet)、大理石(marble)、碧玉(jasper)等。
變質岩是火成岩、水成岩等岩石經過長年的重力擠壓、地底熱量輻射、以及與週遭物質融合引起化學變化進而讓岩石土礫產生變質而形成的物相與物質變化的岩石結構,變質岩裡的結晶系礦石大致上有綠簾石(epidote)、錳鋁石榴石(spessartine garnet)、堇青石(iolite)、深紅石榴石(almandite garnet)、方柱石(scapolite)、鋼玉、尖晶石(spinel)、鎂橄欖石(forsterite)、鈣鐵石榴石(andradite garnet)、金紅石、碧璽、鈣鋁石榴石(grossular garnet)、藍晶石等。
上述地球上不同結構的岩石層所蘊藏的結晶系寶石種類簡單說明,接下來對橄欖石的基本認識,說明如後。
比莉的眼淚
橄欖石的發現甚早,根據紀錄早在3500年前埃及的聖約翰島被挖掘出土,後輾轉為古原民所珍視,並成為古埃及王朝帝王貴族們用於服裝儀容的裝飾物,以及做為統治威權的象徵裝飾品,在寶石歷史中擁有古老的地位。古埃及人崇拜太陽神,橄欖石有著通透的淺綠色澤,在大自然背影的輝映下,顯得特別晶瑩剔透,因此被古埃及法老、祭師稱為「太陽之石」,大家都認為是從太陽上飛落地球的石頭,古埃及人將之當作護身符,裝飾於身上,護佑身體健康,驅邪避惡,降魔除妖,免受災厄侵犯。
橄欖石在基督教的神祉配戴寶石系譜中也佔有一席之地,摩西作為猶太人領袖時代,大祭師雅倫(Aaron)施展祭儀所穿的祭師服,胸前所鑲嵌的12顆寶石,象徵猶太民族12個支部,其中有一顆便是橄欖石。橄欖石在西方大眾文化裡,被歸為 8月誕生石。
橄欖石的神話遍及世界各洲,相傳十字軍東征時,從東方將這種神秘而極具吸引力的寶石帶回歐洲,受到王室貴族們喜愛,因橄欖石身上發出淺綠且帶著一點螢光的色澤,非常漂亮,在黃昏時分由貴族們配戴著出席晚宴,露天聚會上與晚霞互相輝映,露出神秘而溫暖的光芒,很能顯現貴氣與尊榮氣質,所以被稱為「黃昏的祖母綠」。其次相傳地中海中有一個煙霧瀰漫的神祕小島,在伊利亞德神話時代,航海人經常碰到橫行海中的海盜,分批搶劫過往商船,不同夥的海盜們也經常在海中狹路相逢衝突不斷,在一次衝突廝殺中,某一股海盜勢單力薄,落荒而逃,小股船隊慌忙逃到一個小島,卻在小島上發現橄欖石礦,強敵追來時,這一股海盜便拿出橄欖石來奉獻求和,兩股海盜看著橄欖石那種晶瑩奪目的色彩,頓時心平氣和,於是兩股勢力和平收場,竭力開採,行銷牟利,因此橄欖石遂成為「和平」的象徵,橄欖樹枝葉,順勢成為敵對雙方議和的象徵物。
另外在太平洋東岸的夏威夷群島,橄欖石產於火山岩層中,在夜晚的星光折射下,閃爍著星星閃閃的綠光,當地人稱之為火山女神「比莉的眼淚」,受著土著們的珍愛與敬畏。遠古的新大陸,橄欖石早就被阿帕奇族視為聖石,作為酋長身上配戴著橄欖石鑲嵌的祭服,顯示尊貴與權威的榮譽。年紀大一點的民眾們可能還記得1963年12月美國上演的一部電影《太陽王》,由尤.勃連納與喬治. 卻卡里斯主演,敘述墨西哥瑪雅族移民與北美洲洲印地安人爭地衝突,後來幾經周折終於雙方和平共存的故事,瑪雅人領袖喬治. 卻卡里斯身上所穿的戰甲,胸部鑲嵌著數顆寶石,其中就有橄欖石與祖母綠互相輝映,顯得十分優雅,英氣十足。
橄欖石一般俗稱Olivine,系因為本身透著晶瑩的橄欖果實淺綠光澤,氣息親切,人見人愛,它的學名是Peridot,化學成分是鎂鐵矽酸鹽(Mg Fe)2SiO4,斜方晶系結構,比重3.27~3.48,莫氏硬度6.5~7,鐵橄欖石(Fe2SiO4)熔點在1250度,鎂橄欖石(Mg2SiO4),熔點1890度攝氏,此外橄欖石以鐵或鎂矽酸鹽的成分之外,影響橄欖石的色彩與質感的其他元素有錳、鈣和鎳,但都是少量,因此橄欖石系列,影響極為微渺,如錳橄欖石(Mn2SiO4)、鈣鎂橄欖石(CaMgSiO4)、鈣鐵橄欖石(CaFeSiO4)。橄欖石系列顏色呈淺綠色系,約區分為草綠、黃綠、褐綠以及近似綠,目前已出土的礦區有斯里蘭卡、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埃及、巴基斯坦、緬甸、澳大利亞、挪威、肯亞等,幾乎大陸塊地區火成岩遍佈之處都有橄欖石出現。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四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