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 〉 廣袤無涯的生命向度

廣袤無涯的生命向度

張永村的藝術冒險

作者:郎亞玲 圖片提供:張永村

張永村靜靜坐在輪椅上,觀看著台上藝術家朋友、藝評家等人,輪流上台,暢言他在藝術上的成就,他時而瞪大眼睛,時而伸頭仰頸,情緒高昂,但他沒有說話,2024年春天在他的畫展上,張永村他已順應著生命的波濤,帶著他走向平靜無波、休養生息的狀態。

精緻與淨化
人說49歲是男人健康的關卡,身體強健,正乘風破浪,準備迎接人生新一高峰的張永村,萬萬沒料到自己也未能避開這個魔咒。他於2007年10月第 1次中風, 2年後第 2次中風,之間雖然持續創作,但逐漸喪失自理能力,迨2017第 3次中風後,他逐漸無法表達,也寸步難行,創作生涯因此嘎然中止。

昔時生龍活虎、動如脫兔,霎那間突然銷聲匿跡,沒有人會相信老天爺居然會開這樣的玩笑;誠如他篤信的「耆那師意識」心靈導師所說:「要用超然的眼光看這個物質世界,有形的身體裡面,有一顆更精緻的心,而心意之中,存在著更精緻的靈魂,保有身心不斷淨化的狀態,人才能與純淨的愛連結,而獲得真正永恆快樂的泉源」(奉愛瑜珈協會網站)。因此,肉體的禁囿對心靈的完好並沒有直接的決定性,在薄迦梵歌的優美樂音中,靈魂隨之飛揚,歇息的身心,將轉化為更純淨的本質。

經歷了 10多年與疾病的拮抗,張夫人陳美芳坦言:「張永村也許累了,我們不再勉強他。」她表示家人後來逐漸接受他生病的事實,調整心境,不再為了預防他生命再次受威脅,而過分擔憂或保護,讓他的生命狀態維持自然的樣貌,也因此減少了許多衝突,讓張永村處於一個相形之下更為寧靜祥和的退休生活。

然而,儘管這些年,他因病稍稍沉寂,只要是經歷過1980、1990年代藝壇狂飆歲月的人們,絕對不會忘記「張永村」 3個字。因為他擁有台灣至今無人超越的跨界氣魄與實踐能量,當年他攀越的藝術層峰,一步步衡諸當代美學精神,只是更加熠熠生輝,彌足珍貴。2024台中[亞書藝所]舉辦《縱身人我天地間──張永村作品回顧展》,這個展的舉辦,正是希望認識與不認識他人,大家一起回顧,這位天才型的藝術家,他的當代精神與他的創作!

張永村曾說,其實從他的生活、行為到具體的作品,都是有意識、有思想的創作,是他歷經藝術生命的「存在」與「變化」的結晶。通觀他的藝術生涯,大約有幾個階段,而每個階段背後都有啟動的力量與契機。

抽象語彙實驗
本次展出主要作品是讓張永村一鳴驚人,並得獎無數的作品系列,名為「文明的躍升」(1977~)。藍色基調與其變奏,幾何圖形的堆積重疊,如一首蒼鬱浩瀚的史詩。在描繪人類創造力無限擴增的同時,也夾雜了某種人為、機械化、重複性的制約力量。然而,在文明發展的義無反顧之下,個別性、差異性、獨特性難免被忽略或化約,而形成一幅詩意卻蒼茫、櫛比鱗次卻冰冷沈鬱的都會景象。而人,難以身置期間,如陷入失落的異鄉、流離的烏托邦,虛無徬徨,進退失據。從最早運用水彩,到後來使用壓克力和多媒材繪製,建築的線條與立面更加明確堅實,結構的層層疊疊依然趣味橫生。

張永村另一項膾炙人口的成就,就是他對水墨的全新視野。從1984年的作品〈遠源流長〉獲北美館抽象大展首獎開始,到1986〈源源不絕〉再度獲得評審青睞,而勇奪新展望首獎。用水墨潑灑宣紙,而不用筆的創作方式,得以革新傳統水墨的各種表現手法,自由不羈、豪放自適,將長卷軸的水墨成為打破、穿梭空間的媒介,形成既傳統又前衛的超大型裝置,氣象萬千,十分震懾人心。

創作期間,張永村結識現代極簡主義藝術家林壽宇(1933 ~2011),在他的美學感召之下,他與莊普、賴純純等人以「異度空間」的概念,分別以不同媒材與形式聯合展出。前輩的提點、同儕的激盪,張永村得以邁開大步,揚棄傳統,融合再造。未幾,再提出的「超度空間」,標榜「存在與變化」,「存在」可以化為「存有」;「變化」亦即「幻化」,藝術彰顯回歸「本質」超越物質界、迎向「虛空」,才有變化萬千,直指人心的氣魄。
於是,無論是他將長卷水墨捲進透明壓克力盒的「裝置」,或是模擬「森林」,將捲筒直立擺放,呈現高低起伏,都已經遠遠超過人們對於傳統水墨的想像。而張永村的實驗,重心並不在藝術家如何表現水墨之美,而是水墨能為藝術家的空間做些 什麼?直至2007的作品〈水墨長城DNA〉,都是張永村對水墨實驗的大膽嘗試,水墨精神已延伸至世界的各個地方。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五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