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 〉 女詩人顏艾琳

自我是一座感應器

女詩人顏艾琳

專注詩藝鍛鍊

作者:洪淑苓、劉建志 稿件匯整:張儷馨

顏艾琳是 台灣重要的女性詩人,作品具有鮮明的風格,著有《微美》、《骨皮肉》、《吃時間》等文集、詩集。她的詩作受到廣泛翻譯,並被選入各種國文教材中。曾獲出版優秀青年獎、創世紀詩刊40周年優選詩作獎、文建會新詩創作優等獎、全國優秀詩人獎、2010年度吳濁流新詩正獎、2011年中國文藝文學類新詩獎章等獎項。

博觀厚積的學養
顏艾琳自小在 台南下營區成長,深受大自然啟蒙。在《微美》序中,顏艾琳描述走上創作之路,與她的鄉下經驗相關:神秘的、如夢境般、如《心經》的體驗早已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求學時,顏艾琳漸感「命題式作文」的侷限,進而開始自由創作,並嘗試投稿。

她在13歲的暑假首次發表詩作〈回音谷〉,刊登在《青年世紀》雜誌,確立了自己擁有獨立思維的創作能力。這首詩後來收錄於《吃時間》詩集首篇。顏艾琳提到許多人會毀其少作,但在出版《吃時間》時,她幾乎未作修改,以此詩向啟發創作的謬思女神致意。

顏艾琳長年保持閱讀習慣,閱讀的書籍跨越古今中外,國中時即已熟讀唐詩、宋詞、明清小品、元曲。她將壓歲錢與稿費投資於買書,時常去舊書攤挖寶,購入1930年代以降的詩集 及藝術、哲學等書籍。高中時期,更將閱讀的觸角延伸至國外作家,讀了日本二戰新浪潮作家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井上靖等人的作品;同時,也涉獵了波特萊爾、濟慈、龐德、卡夫卡、紀伯倫、紀德、魏爾倫等 19世紀與 20世紀初浪漫派等風格各異的作品。至於 台灣的現代詩,除了閱讀余光中、鄭愁予、洛夫等人的詩作之外,她特別提到白萩的詩集《香頌》。這本詩集帶給她的震撼,乃是《香頌》對於男人的戀愛,以及性愛的情感與生活悲傷的描寫,讓顏艾琳提早看到人性與愛情、婚姻日常,無法完美雙線進行的狀態。當時,談論性愛與欲望是受到限制的,白萩卻能以情與慾為主題,坦然寫出男人對婚前婚後的心情改變。當接觸到周夢蝶的作品,更感受到周公詩中具色空無常的禪意。藉著閱讀這些充沛的文學資源,顏艾琳雕塑自己鮮明的性別意識與書寫意志的表達姿態。

顏艾琳讀高職時除了持續投稿,開始參加文學活動。她首次參加的文藝營,是救國團主辦的北區七縣市高中職文藝營,營長為瘂弦。顏艾琳在其中聆聽了作家向明、羅門、陳幸蕙、梅新、剛來 台的小說家無名氏等名家課程,也結識各校校刊社及藝文代表。此後,顏艾琳也參加了《聯合文學》舉辦的文藝營。當時第 1屆的參加者除了需要繳交報名費外,還要在報名表上附上 10篇已發表的文章。經過篩選後,顏艾琳幸運地被選中,成為最年輕的新詩組參與者。其他參加者都難以相信她已有 10篇發表過的作品,事實上,顏艾琳當時的作品已發表在《藍星》、《青年世紀》、《南風》、《秋水》和《葡萄園》等報刊與詩刊中。

參加這些文藝營後,受到瘂弦的啟發,顏艾琳下定決心要成為優秀的詩人。對她而言,寫散文不是問題;小說則有一些顧慮與限制。她提到:「我其實搞不清楚,為什麼我一定要寫詩,我對詩就是莫名的喜歡。」

繪畫與歷史的浸染
顏艾琳對繪畫也有濃厚的興趣與才華。她提到青春期時常用稿費去畫廊與美術館參觀展覽,更常翻閱圖書館的畫冊。這些畫作的知識涵養,鍛鍊了顏艾琳對詩歌畫面的掌握:如何將抽象情感轉化為實體,這種虛實交替的技巧,是她青春時期看畫培養出來的。

大學唸歷史系,加深了顏艾琳創作現代詩的系譜思考涵養。她提到歷史系訓練強調思考跟對照。用於現代詩創作,即是看到現實的事物,可聯想背後更多可對照的概念。此外,系譜學的知識亦讓顏艾琳更熟悉如何追索論述的主題。在歷史系裡,顏艾琳修了許多東、西方藝術史的課程,深入解構書法和繪畫藝術,並撰寫藝術論述的作業,深化了藝術與哲學的涵養。這些訓練在無形之中,也影響了顏艾琳現代詩創作的主題與風格。

歷史系的培訓,讓顏艾琳更重視閱讀時與作者的對話。在閱讀時,她總帶著一支筆隨時記下想法。每次閱讀時都以不同顏色的筆紀錄,在書中層層疊疊的劃記與眉批,象徵著顏艾琳不同時期與作者、自我的對話。她提到,凡閱讀過的書,尤其是詩集,都劃得體無完膚。顏艾琳十分重視閱讀,她認為閱讀即竊取他人智慧與書寫技巧。一本書的創作可能耗時數 10年,但讀者只需在 1週內細讀並做筆記,即能獲得其他作者數 10年的人生經驗。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七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