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包裝
痛
何玟珒小說《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
作者:林佳樺 圖片提供:何玟珒
熟悉民俗信仰掌故、老練台語腔、多元而流動的性別取向、筆觸幽默生猛,當你設定此書作者也許是傑出的中生代小說家時,作者背景資料的反差感瞬間引人注目:她, 20多歲,台文系,主修歷史,以「星豫」筆名發表BL小說,笑容露出虎牙的萌少女,說話輕細。
我曾看過玟珒的訪談,也曾短暫與之交談,自然的「鏘」(音ㄎㄧㄤ)、天生喜感,如此風格與文字是相加相乘。
在後同婚時代出版這本小說,有著時代演進的意義,其關注的面向分述如下。
避風港總是風雨之源
小說《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此書收錄九個短篇,多數圍繞著「家族不欲人知」的事件展開。作者接受作家謝凱特專訪時提及「人說家是永遠的避風港,但如果風暴就此產生怎麼辦?」有些家庭始終有颱風過境,有些家庭經年冷峰徘徊。
〈論集體失憶在家族場域中實踐的可能性〉中父親疑似曾與外傭有染,導致家變,母親往生後,失智的父親有次大便失禁,女兒聞到排泄氣味便屏住呼吸,而看顧父親的新外傭俐落熟練地處理穢物並小心攙扶老主人,彷彿她才是老父的親生女兒。
藉由小說看看現今社會,父母老病,陪在身邊多是外傭,讓讀者反思血緣的意義,直擊家變與家庭中的長照議題。小說裡很重要的一點是呈現家人必須當起看護時的心裡糾結:「自從他(主角爸爸)患病以來,我(主角)總希望他沉睡的時間越長越好,只有當他睡著時,我才稍感心安,不必擔心他又自己跑出去,認不得回家的路;不必擔心他又開了哪個家電忘記關,進而引發火災;更不必擔心他在一樓以外的地方無法控制地排泄。許多時候我對自己的心態感到愧疚,卻始終無法拋棄這類想法──我太想要喘口氣了。」
小說中探討家庭性別分工的觀念。「孝順」在傳統觀念裡被視為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與道德上的責任,然而這篇小說中的女兒對這種義務與責任顯得不情願,反映出當今社會年輕一代對傳統家庭責任的抗拒。而外籍看護一角則是顯現子女試圖將孝親的義務工作轉移到外傭身上,子女出錢,外傭出力,孝順成了可以論斤秤兩的等價衡量。
〈一個如妳這般的人〉描述一位總是投稿失利的主角無意間得知母親過往有個無法達成的夢想,主角發現自己的寫作天賦恐怕是被母親刻意植入的意識,因此決定不再對自己說謊,提筆寫出真相,這篇直擊真心的作品竟達成了以前難以企及的水準。玟珒藉由文中主角說出自己的創作論:「寫作是,事情已經發生,而妳不能當作沒事般地讓它離開,所以只能寫下來作為妳受到影響的證明。心中若已有傷口,那就將傷患的身分高明表演得淋漓盡致。」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有零零碎碎的善意、惡意、無心或刻意的隱瞞與欺騙,寫作者不要對自己說謊,當你赤裸面對那些糟糕、無法理解、諒解的真實,就將那視為創作中的伏筆吧,這是小說家或散文家寫作的中心意念。
〈致親愛的盤子A小姐〉中,母親從事以赤裸身體作為盤子,盛著食物供變態食客享用的職業,食物漸漸被食客們圍繞吃掉,豐腴的身軀一點一滴地裸逞出來,迎接食客們貪婪的眼神,小兒麻痺的父親則縮得極小在一旁服侍客人,母親如果每天都有生意, 2週就能賺到女兒的學費,然而女兒卻無法原諒出賣身體來支持全家的母親。由盤子的裡外,端者、被端者,對比被性慾支配的關係及家裡性別的失衡及情感結構,很難想像閱讀者內心備感的衝突會是什麼住況。
〈電梯上樓〉探討傳統觀念和家庭教育問題,妻子在搭乘通往丈夫住院樓層的時間裡回顧了自己經歷兒子小時被性侵殺害、丈夫外遇的記憶。因害怕重蹈悲劇便故意把第二胎的女兒養醜,以為可以去性別化、解除威脅,然而最後女性在性別議題上佔了上風。結尾時,我們看到了病床布 簾裡的真相,當看護的女兒為父親按摩的畫面卻是:「女兒坐在病房的折疊椅上,弓起的腳放在打直的膝上,伸直的那一隻腳跨上病床,腳底板前後搖晃著丈夫股間的某樣棒狀器物,她(指母親)瞇起眼看清了,那是一隻開啟震動功能的按摩棒,插在丈夫的肛門裡……丈夫側著頭,流下屈辱的眼淚。」小說描述的情節似乎有意無意地把存在的逾矩人性丟回製造逾矩者身上,也許應了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的箴言。
古人傳下來的警示諺語說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在整本小說的內容裡,一直都是作者有意埋進去的伏筆,有些家庭的相處,外表有如和煦微風,其實有誰知道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狂風夾帶驟雨在茶壺中呼嘯。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七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