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斜角
閱讀嚴忠政《時間畢竟》
作者:李桂媚 圖片提供:嚴忠政
時間與自我的交響
早在2004年出版首部詩集《黑鍵拍岸》,屢獲文學獎項肯定,嚴忠政就被莫渝評為「崛起的新勢力」(莫渝,2007:432),時至今日,嚴忠政已先後出版《黑鍵拍岸》、《前往故事的途中》、《玫瑰的破綻》、《失敗者也愛──The Sea》、《年記1966:交換日常》、《時間畢竟》六冊作品。其中,入圍「 台灣文學金典獎」的詩集《時間畢竟》,從書名即可窺見「時間」之於作品的重要性,與詩集名稱相關的詩作〈畢竟〉是這麼寫的:
畢竟想了很久的困境
失去傷口的膚色在皮下
成為新的物種──
有待釐清的節肢
和一些詞義。比如熱情
低溫宅配的習慣
郵差沒有等到自己的信
像他書寫的許多詩
大海寫過了,也就過了
他說,風有真相
一個酒杯要習慣各種水平
邊界有愛情非法入境
雲不能阻止另外一朵雲
人間住址就只是人間
畢竟。時間畢竟
畢竟結局不若以往
他看一個故事看到受傷
無可轉圜的
時間讓一個人孤單
於是喜歡死亡的最短暫
而其他,名字都太長(嚴忠政,2022:34~35)
隨著時間流逝,事物會變,情感也會變,在第一個段落,詩人細膩刻畫時間帶來的改變,例如:傷口癒合會長出新的皮膚,熱情可能因時間消退,即使是習慣也不可能永遠不變,就像嚴忠政在另一本詩集《失敗者也愛──The Sea》後記所言:「我維持的東西,竟是多變。」(嚴忠政,2016:181)第二段延續時間流動與變遷,同一封信寄出與抵達是不同的時間點,「郵差沒有等到自己的信」代表期望落空,信可以指實體信箋,也可以指個人目標,然而最終卻沒有送達,表示未來的難以預測,值得注意的是,緊接著的詩句「像他書寫的許多詩/大海寫過了,也就過了」,不僅呼應著前句,更是詩人自我形象之書寫,在嚴忠政前幾冊詩集裡經常運用海洋意象,對此,王厚森在〈海及其未完成的詩旅程:嚴忠政《失敗者也愛──The Sea》讀後〉便指出:「從《黑鍵拍岸》開始,『海』所代表的藍色意象,早已成為嚴忠政詩創作中,一個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元素。」(王厚森,2017:116)世事如大海起落,亦如白雲蒼狗,最終免不了遺忘或消失。
此外,每次斟酒都有不同容量的酒進入酒杯,愛情總是非預期時來臨,看似日常或者偶然,一切皆隱含著時間的線索,情感也和人們無法掌控的時間一樣,充滿流動性與不確定。末段,「時間讓一個人孤單」是現代人的孤獨,同時是生死無常的隱喻,最後一句「而其他,名字都太長」,「名字」是符號,可以用來象徵任何人事物,此處傳達了詩人對人生的反思,過去努力去追求或是定義的種種,在死亡面前都顯得多餘,更何況不是所有事物都能被輕易歸類或者命名,對某些人有意義的也未必對其他人有意義,究竟什麼才能經得起時間的審視!?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八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