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的隙縫
台南陳守娘的故事
作者、攝影:黃維宸
清朝治理時期,台灣是一個封建色彩濃厚的社會,傳統下的女性角色不但有原生家庭制度管束,更有來自社會價值觀的嚴厲束縛。這樣的歷史時空背景下,崇尚男尊女卑、家族榮譽的女性們,其個人價值往往被侷限在婚姻和家庭的角色裡,不論是在原生家庭或是婚後的夫家,都被要求無條件的遵從父執輩、丈夫的意志。清朝道光年間,陳守娘的故事乃至於成為值得思考的性別命運議題,不過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結構,女性面對不公待遇,甚至是家庭暴力時,求助無門以死相搏悲劇的集體發聲。而這樣加害女性悲慘遭遇的,有時候不只是來自於生理和權勢上更優勢的男性,還有同樣身為女人的女性意識。
台南最強女鬼
台南陳守娘的故事,與林投姐、呂祖廟燒金並稱為清代府城三大奇案。不過傳說畢竟虛實參半,但是人物和故事真正要說的不是真假,而是背後隱晦的含義。府城傳說最強女鬼陳守娘,是清道光年間台灣府辜婦媽街(今台南青年路一帶)人士,當地人林壽的妻子。夫君早逝,守娘本想終身為夫君守寡。只是林壽的妹妹因為一位在縣衙任職的入幕之賓,看上了自己嫂嫂陳守娘的姿色,肖想共度春宵,還給出了高價酬金。她和身為婆婆的母親貪圖這位幕賓的金錢,先是勸說守娘賣身,但是守娘不依,姑婆倆訴諸暴力要她就範,但是守娘寧死不屈。惱羞成怒,這對婆婆和小姑甚至以利器刺傷守娘的下體,以如此方式虐待守娘,最後導致她慘死。
依據台灣的喪禮習俗,守娘封棺前,夫家必須派人通知娘家,娘家親人會親自來探看出嫁往生的女兒遺體。守娘的弟弟來發現自己的姊姊死狀淒慘,認為事情蹊蹺一狀告到衙門,當時的縣令官官相護,想包庇了事,遭遇知道實情鄉民丟石塊包圍抗議,縣令的轎子被砸毀倉皇逃跑,事情後來鬧到了台灣府衙門,最終守娘的婆婆和小姑被判處死刑,但也有傳說是被冤魂報復而死。不過事情一開始的始作俑者卻全身而退,縣衙幕賓離開了台灣逃回了中國。
事後鄉民們將守娘安葬在昭忠祠的山仔尾(今日台南的南門路長老教南門教會一帶)。自此附近經常發生靈異事件,大家口耳相傳守娘冤屈而死,死不瞑目在人間報復尋仇。鬧鬼的事情越演越烈,最後為平息陳守娘的怨念,府城的仕紳們不得不請出開基永華宮的主神,泉州人尊敬信仰的廣澤尊王來收服厲鬼守娘。
陳守娘死後成為厲鬼鬧得滿城風雨,還與神明正面對決,「最強女鬼」的稱號不脛而走。鬼魂當然鬥不過神靈,就在陳守娘將灰飛煙滅之際,觀世音佛祖出面干預。觀音佛祖憐憫陳守娘的冤屈,請求廣澤尊王放了陳守娘與之和解。觀音佛祖出面,廣澤尊王應允和解,並請鄉民依照陳守娘的願望,將其亡魂入祀節孝祠,以表彰她生前守節的意志。
最後陳守娘的牌位入祀 台南孔廟節孝祠,守娘的冤屈才宣告終結。時至今日 台南孔廟節孝祠,仍然供奉著陳守娘的牌位,上面寫著「欽褒節烈邑民人林壽妻陳氏守娘神位」,以林壽之妻的身分被祭祀。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三十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