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霸權觀看
高仙芝之死
作者:鄭媛中
高仙芝事件始末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屯兵駐紮於今新疆庫車,公元751年初奉命攻陷石國(今中亞細亞哈薩克斯坦,塔什干城),俘虜了國王、王子,王子在押解半路脫逃,到中亞鄰國宣稱高仙芝偽定和約,卻趁石國鬆懈發動奇襲,攻破都城,並任屬下官兵殘殺百姓、劫掠財物,中亞諸國遂向西方甫崛起的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求援,黑衣大食派強大兵團 20萬人東征,高仙芝得到戰報,於公元751年末率領麾下番、漢混合兵團 3萬餘迎戰,在怛羅斯(Talas今中亞細吉爾吉斯湖西 奧利阿塔城)兩軍對壘,展開一場血腥大戰,「血戰五日,不分勝負。可是高仙芝所屬的葛羅祿部落派遣軍叛變,與阿拉伯內外夾攻,中國番、漢混合兵團崩潰。高仙芝狼狽逃回,死傷 2萬餘人。」(柏楊,1988:547)
「怛羅斯戰役後,唐失去了對中亞昭武諸國的控制勢力;由於 怛羅斯戰役之敗,中國國勢遂絕跡西方。」(費正清、賴肖爾,1996:121)高仙芝兵敗怛羅斯後安祿山密謀兵變,天寶 14年(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進犯帝都,「高仙芝時任右金吾大將軍,奉玄宗之命為『天武軍』副帥。」(《資治通鑑》卷216,《舊唐書.高仙芝傳》)率軍東征討叛,率騎5萬部眾前往抵禦安祿山15萬兵馬,終因為寡不敵眾而退守潼關。《舊唐書卷104》云:「仙芝至關,修繕 守具,……守善和 戍。賊騎至關,已有備矣,不能攻而去,仙芝之力也。」高仙芝固守潼關有備無患,都城長安得以倖免於安祿山之手。
高仙芝的得力部將封常青在高仙芝怛羅斯之役戰敗退守潼關時,被任命為安西節度使,安祿山叛軍部隊度過黃河,抵達洛陽附近,唐玄宗急遣封常青前往洛陽募兵抵禦,封長青募兵6萬,多數是不諳戰爭的市井子弟,連打敗仗,玄宗削其官職,讓他以白衣職在高仙芝潼關中效力。此際高仙芝部隊中一位監軍邊令誠與高仙芝不和,高仙芝是能征善戰的武將,而邊令誠是皇帝派駐部隊的宦官督軍,對於征戰技術不嫻熟,意見扞格,懷恨在心,《資治通鑑卷217》曰:「監軍邊令誠奉,『常青以賊搖眾』,玄宗大怒,遣令斬常青,常青飲藥而死。」《舊唐書.封常清傳》云:「仰天 飲鴆。」邊令誠舉封常青反應叛軍強大動搖軍心,高仙芝退守潼關放棄陝郡幾百里地,並偷偷剋扣士兵軍糧與官賞。唐玄宗誤聽一面之辭,大怒不已,同年派遣邊令誠赴軍中斬高仙芝。
以上是高仙芝、封常青兩位大唐戰將,一心忠誠,出生入死為朝廷贏得征戰無數,只因兩個以寡敵眾的戰役功敗垂成,受奸佞誤陷,而遭主子賜死,青史留名,史家大都抱持著惋惜的態度。唐代詩人岑參《輪台歌奉封大夫出師西征》云:「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淨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二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