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別專題 〉 吳晟

親情,在時間裡流動

吳晟

詩作的水意象

作者:李桂媚 攝影:潘小俠 圖片提供:吳晟

創作者往往比一般人對時間更加敏感,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核心思想便是只有藝術可以追回逝去的時間,德勒茲談《追憶似水年華》時,指出其蘊含四種符號:世俗符號、愛戀符號、感官符號、藝術符號,四個符號又分別對應著四種時間:流逝的時間、失去的時間、找尋的時間、尋回的時間。正因為關注到時間的流逝,方能意識到更深層的人生命題,透過作品,作者重新修復時間、重現時間記憶,讀者亦經由閱讀,重新詮釋作者筆下的時間。

水的流動,世代的傳承
吳晟詩作〈堤上〉一方面以文字記錄過去的時間,另一方面書寫不斷前進的時間,透過時間的流動,呈顯世代的輪替,以及對親人消逝的感傷:
父親牽著我的小手,在堤上散步
堤的左方,是吾鄉的稻田
堤的右方,是濁濁滾滾的水流
──吾鄉人們的歲月那樣
悶悶流逝的水流
父親說:阿公也常在這種時候
放下握了一天的農具
牽著我的小手……
我頻頻追問:阿公在哪 裡呢
父親茫然望著逐漸沉淪的夕陽
不說 什麼

我牽著兒子的小手,在堤上散步
堤的左方,是吾鄉的稻田
堤的右方,是濁濁滾滾的水流
──吾鄉人們的歲月那樣
悶悶流逝的水流
我說:阿公也常在這種時候
放下握了一天的農具
牽著我的小手……
兒子頻頻追問:阿公在哪 裡呢
我茫然望著逐漸沉淪的夕陽
不說 什麼(吳晟,〈堤上〉)

全詩分作兩段,採用相似的句式與結構,雖然兩節使用的文字幾乎一樣,描述對象皆為父與子,但首段的兒子到了第二段,已晉升作人父,年齡增長、身分轉換,代表著客觀存在的時間流逝,然而,河堤左方是稻田、右方是水流景象依舊,堤岸上散步的人們卻是不同,這是主觀能夠感受到的歲月流逝。值得注意的是,堤上景象看似相同,時空其實早已改變,因此兩個段落都出現有兒子對父親的詢問:「阿公在哪 裡呢」,透過問句,展開對已逝時間、已故人物的追憶,詩末,父親望向夕陽的沉默,與前面的刪節號成為一種無形的呼應,刪節號在語義上是沒有說出口的話,在圖象象徵方面,則是不斷前進的流水、緩緩西落的夕陽,更是父子同行的足跡,亦是抽象時間在現實生活留下的印記。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五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