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藝文專題 〉 愛情疊加態

能量的介體

愛情疊加態

談郎亞玲的詩心網絡

文:朱介英

首度閱讀郎亞玲第一本詩集《愛若微塵》,在詩句裡看到許多青春情懷的囈語,立刻確定她是一個渾身洋溢著幽夢雅幻的女子,腦海裡隨時裝滿著波濤洶湧的情感離子,以失控的超光速馳騁在情感宇宙中。表面上她有著和藹、柔美的歡顏;內裡,她的符號袋子盛裝著活躍酣暢的情感飛絮,寫詩是她扣除日間忙碌的戲劇生涯後,回到自我狀態時的心靈活動,她自語道:「開始從事劇場活動,從此我被當作是劇場人,很少人知道,我也寫詩,無論是夢囈或自語,一字一句述說我的酣暢!」(郎亞玲,2013:004)事實上,閱讀郎亞玲的詩之後,你必然會對她的印象改觀,她寫詩應該早於進入劇場,劇場是她的專業,而寫詩則是她的自我,她自己也說:「當我回到自我的狀態,寫詩仍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滋養。靈感的筆記,寥寥數語,是一種冥想,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禮讚。」(郎亞玲,2013:004)深讀郎亞玲的詩,更不難發現她的詩很有白朗寧夫人的風情,詩裡蓄積著許多愛的禮讚,許多字裡行間漂湧著唯美、浪漫情衷,躍入她詩句所展佈的滔滔江流,必然覺察她的句讀像一朵朵連綿不斷,感情豐富的風帆迎風疾馳。如今欣喜她出版第二本詩集,讀起來風味更成熟,更濃郁。

首部詩集《愛若微塵》便已昭然若揭地敘述出她的「真愛情、真浪漫、真人生」的詩觀,對情感的期待、以及在歲月道途中歷練過後的體悟,她對愛情有著朦朧,卻又清晰;模糊,卻又明朗的詮釋,她說:「情感像流水,深不可測,變動不羈。」卻又「去腐生新,生生不息。」然而「美麗的曲線隱藏在變幻莫測的表象上。」於是她的情感歲月永遠潛泳在不安、猜忌、迷惑、忐忑、幻想、失落、寂寞、患得患失、甚至哀傷。」(郎亞玲,2013:007)之中,於焉走進她的詩裡,不禁跟隨著她所營造的迷宮裡摸索前進。

愛的禮讚
千百年以來,古聖先賢都豪毫無道理的避開文學中的愛情觀,古今中外都一樣儒家避談食色本性,中世紀文學更是訓諭作家不得以生動的畫面來發洩自己的愛情幻想,視性愛為蛇蠍,清教徒及禁欲慾文學更是典型的頑冥不靈的證據。直到文藝復興運動後,人們懂得脫掉教條主義的虛偽外衣,浪漫主義興起,人本思想開啟,人類社會才得漸漸步入開明而健康的理想情境,愛情其實並不那麼糟糕,反而是文化進步的原動力,更是妝點生活美好的最佳能量。文學評論家莫達爾(Albert Mordell)說得好:「我們正學著直接處理生命中的一面,它對幸福的影響實在值得重視。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在我們的存在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幻想是真實的。從這些幻想開放出與人性中最高情操有關的情緒──愛。」(Mordell, Albert. 1975:21)說明生物世界如果沒有愛情的話,真不知道會成為甚什麼分崩離析的樣態。

把生命的本質追索到最簡單的基礎結構,存在就只是一群有組織、有系統運作的元素,依循質量(體)與能量(磁)運作的循環現象而已:生物學裡的細胞體遵照著DNA的能量法則構成生生不息的宇宙萬物結構鍊;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的單子論(Monadology)解讀為生命的物質基礎單子,具有體與能兩種元素,提出生命是一種永無窮盡的能量轉換方式;接著現代量子物理的最新解讀,生命的基礎粒子(又稱量子)具備波、粒二相性,生命是一種能量波與物質粒子(夸克、輕子、波色子)一體兩面相構成的量體。這些深奧的理論我們無須去了解,只需感受到支持著我們的存在實體義無反顧地在茫茫物質之海中追求的能量,無時無刻不證實我們的存在與欲求,那一股能量不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介體(medium),包括吸引人相識、相吸的正能量,以及相互排斥與相互摧毀的負能量,於焉人間的愛、恨、情、仇,便由此而生。閱讀郎亞玲的詩〈你不信〉其中一段如此寫著:
你不相信
原來靈魂
沒有眉沒有髮沒有手沒有腳
無影 無蹤
無聲 無息(郎亞玲,2023,〈你不信〉)

不難理解促使兩性相吸相引的那一股能量,宗教家稱為「靈力」,近代物理學家解讀為「量子之鍵」,文學家自古以來早已有個漂亮的稱號「愛」。愛無聲無息,無影無蹤,沒有重量,也沒有質量,無法耳聞,更無法目視,然而卻真真實實地存在每個物體相互之間,就好像化學分子式的結構,各種不同的分子有不同數量與不同質量的鍵,分別接納與排斥不同的分子體,量子之鍵也依照量子的分類而與不同的量子相吸或相斥,這就是愛情的原生質。郎亞玲對愛情的執著不同於一般人,她利用詩來闡訴心靈深處的愛情量子衝擊。

她自始至終對愛情的迷惘毫無解答,卻也不曾釋手,很簡單的道理,「一部文學作品,即使不紀錄夢境,本身乃是一個夢,作者的夢。」她在〈音〉詩中,有一段如此寫道:
你將聽見另一半的世界
正撲面而來
如潮湧動
掀開你從未經歷的美景(郎亞玲,2023,〈音〉)

詩人心中另一半的世界,是甚什麼樣的世界,用凡俗眼光來衡量,每個人都會猜:「啊!我知道,那是理想中的愛情園地。」心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兩人相親相愛,花前月下沉浸在溫柔鄉裡,不慕鴛鴦不羨仙的世界;何不再往深處著想,那是撲面而來的寂寞世界,是歡笑以後的失落,是恩愛之餘的寂寥,可能也是不可抵擋的宿命捉弄後的傷痛;再往更深處探索,脫離浪漫的社會科學領域,往理則學的現代觀挖掘,那另一半的世界是能量運動的世界,是一種量子糾纏與量子疊加的世界,能量在生物運作過程中扮演著極端重要的關鍵角色,如果沒有那些互相吸引或互相排斥的本能,愛情也不會在正、負互相顛覆與互相聚變中演化出那許多令人永生難忘的故事來。說的更具體一點,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那一股很難解釋,卻操控著異性分分合合的宿命,也不停的製造詩人心靈中,時時刻刻縈迴纏繞不已的苦惱與孤寂的能量。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二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