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錯位置的靈魂
班雅明與芥川龍之介
作者:嚴寒
「畢卡索有一句話:只有把它放在不適當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欣賞它。」
──Penrose, Roger.1986:75
20世紀前葉,有兩位東方和西方的天才人物以自戕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在短暫的生命歲月裡極盡能量地發出璀瑰的星光,與戰後存在主義後哲學、象徵主義、現代主義理念互相呼應之外,更影響了繼後現代主義崛起的結構主義思潮方向,如果他們不那麼早就以殘忍的方式結束自己,進入盛年後,將為在後來的世界文藝思潮綻放更燦爛的光芒。
詹納斯的哭臉
唐諾在班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中譯本的伴讀〈唯物者班雅明〉論述〈無用之物/無用之人〉章節的結語說道:「這裡,我們多少看到了班雅明憂鬱的望向過去,而馬克斯則興高采烈的注視未來,他們在此交會,但卻像古羅馬的兩面神傑尼斯(Gayness一譯詹納斯)一般,班雅明面容蒼老,而馬克斯則年輕。」(Benjamin, Walter. 2002:22),句中將班雅明比喻為詹納斯的另一張愁苦的哭臉,來解讀班雅明這個悲劇的天才著實非常適切。從頭到尾透徹瞭解班雅明當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從許多蛛絲馬跡像拼圖一樣來拼出一個模糊的形像,就簡單多了;一個人的樣貌再怎麼變化多端,終究逃不過本質的控制。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生於柏林一位猶太富商之家,祖母是德國浪漫主義詩人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的姑表兄妹,成長在普魯士傳統軍國主義的氛圍中,上大學後加入自由學生運動積極從事青年文化倡新運動,完成博士學業後擬申請海德堡大學、法蘭克福大學教授未果,開始在媒體寫文章,1933年希特勒上台追殺猶太人,法蘭克福學派諸重要教授逃難到美國,幾度拒絕班雅明的申請,使得班雅明持續在西班牙、丹麥、義大利、法國、莫斯科等地躲避追緝,1949年終於獲得阿多諾等學者的肯認,授聘班雅明赴美,當年9月26日班雅明穿越庇里牛斯山到達西、法邊境波爾布小鎮(Port Pou)準備進入西班牙,再搭機赴美,被西班牙警察阻攔,並揚言交給法國傀儡維琪政權,班雅明失望之際,當晚服毒自殺在小鎮旅館,第2天西、法邊境卻宣布開放,一顆顛簸的靈魂差幾個小時便得以逃離死神追捕,在異國綻放璀璨的未來,就這麼沉冤異鄉。班雅明雖然未能擠入西方學術界之林,他畢生48年的歲月卻能在野寫下無數文章,影響後世社會學理念脫離前衛主義,進入結構主義的範疇,他的作品也充滿著現代文學與現代藝術理念,他的作品之重要性十分可觀,主要代表理念:「神學向度、城市、波特萊爾、形象、收藏、回憶、歷史觀哲學、都已包含其中……,意象、靈光、機械複製技術、藝術之政治性等主題。」(林志明,1998:11)也在後來文學、社會學等詮釋學中扮演著關鍵性觀點,為20世紀末及21世紀打開了新詮釋學理論的道路。班雅明之死在文學、藝術、社會學領域畫上一道鮮紅的血痕。
憂懼的靈魂
日本文學史的鬼才芥川龍之介,與當代文壇巨擘夏目漱石、森鷗外等鼎足而三,芥川與久米正雄、菊池寬三人均出於夏目漱石門下,這些日本文學巨擘都是影響現代文學至巨的啟蒙者。芥川龍之介生於1892年與班雅明同年,這是引起作者企圖將兩個不相干的天才並立而論的基礎,兩人的書寫作品對東西方後世文學、社會思潮以及生活哲學觀的影響卻同樣巨大,這才是本文所要細述的核心。
龍之介生母於他出生後8個月突然發狂,給他成長時期重重打擊,他利用短篇小說〈某傻子的一生〉自剖道:「人生悲劇第一幕,從親子關係開始。」(芥川龍之介,1978:23)由於母親的疾病與遺傳有關,龍之介成年一直處於恐懼發狂的威脅上,他的生父新原敏三並不姓芥川,之所以改姓是因為過繼給妹妹福的夫家芥川氏,也是龍之介生母的胞兄,所以改姓芥川。龍之介小時便天賦文采,是因為養父芥川道章家境富裕,平時悠遊於南畫(中國文人畫)、戲劇、圍棋、盆栽、俳句、篆刻等文人環境中,龍之介也自剖道自己生長在「愛好文學的家庭」裡,養父家庭院有林園風格,他偏愛園中的臘梅,卻對五葉松有說不出的厭惡和恐懼,常聽大姨娘講述坊間怪談,導致神經過敏,經常作惡夢。九歲書不離手,遍讀名著《八犬傳》、《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歷史故事;10歲便創作俳句,佳句頗多,高中時編輯文學雜誌《日出》,並開始撰寫小說,天資優異,但身體羼弱。後來就讀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1906年發行雜誌《流星》、《曙光》等,奠定他從事寫作事業的基礎。
龍之介(芥川)之創作傳奇、怪談類的小說源於1908年17歲在上野帝國圖書館初讀《聊齋誌異》後產生對怪談的內容產生莫名的興趣,於是開始接觸「唐傳奇」以及日本原創的怪談文學,一時成為癖好,此外也接觸許多西方文學、哲學名著,受到20世紀崛起的社會學理念影響甚深。他的藝術至上主義、懷疑主義、厭世主義特質就是這個時候(高校)養成的。及長1912年尚未就讀大學期間就已閱讀西方文學,並籌組「愛爾蘭文學研究會」,翌年進入帝國大學英文系後更遍閱西方文、史、哲學,開始正式寫小說,包括著名的《青年與死》、《羅生門》、《托爾斯泰傳》翻譯文學、《威廉.莫里斯研究》畢業論文、《地獄變》、《奉教人之死》、《開化的殺人》、《橘子》、《青蛙》、《雪》、《蜘蛛之絲》、《迴轉木馬》、《侏儒的祈禱》等,在文壇上揚名立萬,芥川被日本文壇視為與夏目漱石、森鷗外三人同樣構成現代文學的基礎。
芥川龍之介在1921年3月被大阪「每日新聞社」以觀察員身份派赴上海,暢遊杭州、西湖、蘇州、揚州、南京、蕪湖、北平、萬里長城、雲岡石佛、洛陽、龍門等地,觀賞梅蘭芳的京戲,會晤辜鴻銘、李仁傑、章炳麟、鄭孝胥等名人,於當年7月回國,年底開始神經衰弱,必須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病痛折磨著他的生活至鉅,早在1918年與塚本文子結婚之際,便「已有神經衰弱的病徵。」(芥川龍之介,1978:30),同一時間美經濟蕭條,養父事業失敗,存款擠兌無果,生活陷入困境,芥川忙著寫作肩負起生活重擔。1926年訪問小穴隆一層透露想要自殺的心願,當年春夏之交失眠症轉劇,連連出現幻覺,妄想症加深,於是計畫自殺,曾向小穴隆一預告打算在12月9日夏目漱石忌日赴死,1927年姊夫家失火全毀,曾在失火前投保鉅額保險蒙上嫌疑,因而臥軌自殺,芥川努力寫作企圖償還姊夫債務,4月寫下遺書寄給菊池寬,5月密友宇野浩二發狂,7月24日凌晨在自宅書齋服用大量安眠藥,枕畔放著聖經、遺書及遺稿,靜靜離世享年36歲。芥川之死帶給日本文壇鉅大衝擊,每年忌日舉辦「河童祭」以資紀念。並在1935年設置「芥川文學獎」以獎掖後起之秀。
芥川之死因與班雅明之死因顯然沒有可以銜接的明顯因素,不過兩人的畢生都活在壓抑、奔波、寂寞、疏離的心境中,兩人也都努力寫作,發表了左右20世紀文壇方向的作品,作品中透露著相似的紊亂社會背景,德國充斥著納粹國家主義猖獗的國族意識,日本則滿溢著西方個人主義、民本主義、自由主義的意識高漲,與傳統保守、封建民族意識互相衝突,正如島崎藤村所言:「雖說明治維新還是不能使根深蒂固的過去的東西煥然一新……,不過是封建時代的遺物近代化而已,也許是受歐洲大戰的影響,那些過去的東西將逐漸要毀滅的時候已經來臨。」(芥川龍之介,1978:37)其次兩人的寫作風格均與傳統握有權力的保守主義相悖,班雅明的論文《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一直未獲流亡美國的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等學者的肯認,過著逃避納粹追殺的流亡生活,以致於會在錯過邊界開放的前夜服毒自殺,但是他的特異寫作風格和清晰明析的論點卻對後世作家及文藝評論影響至鉅。本文基於兩人自殺的精神分析相似之處「憂懼的靈魂」提出概念詮釋。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二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