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別專題 〉 眷村小回顧

眷村小回顧

書寫光陰的悸動

作者:李碧華 照片提供: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從17歲到70歲,從19歲到90歲,上一世代的歲月,怎麼一眨眼功夫就幾10年飛逝呢?人生要走的幾條路,舉步前行,再轉過彎,大時代給予和自己創造的雙重命運,正等在前方。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應是攸關生死的驚濤駭浪吧?戰爭、烽火、逃難與別離,交織成1949年中國史上最龐大的遷徙流離,越過黑水溝,踏上岸離島索居,原以為只是「暫移後方」,終究要「反攻大陸」,那曾料到,就此離鄉背井,直到鐵幕解鎖,兩岸開放,陸、台同胞跨海相認,涕泗縱橫,兩岸上演著苦難之情,此景無以復加。

離家有殤、思親有痛的近代族群遷台歷史,經歷了金戈鐵馬、千里流徙,如今心存兩岸共榮與共融的企盼,在眷村文學中,依稀可以閱讀到吟誦和平的唯一主題曲,前輩口述與泛黃照片,映照出先人所思所想,所行所走的回思。

台灣的眷村文化,全世界僅有,從1949年伊始,886座屋舍拔地而起,一戶緊挨一戶,一行緊挨一行,密密麻麻的眷舍有如蜂巢一般結構,在各鄉鎮之間坐落,村中居住的兩代過著艱苦、患難,半迷惘、半堅毅的生活,可謂鴨子划水,冷暖在心。來自新竹眷村白嘉莉形容,薄暮時分炊煙裊裊,眷村媽媽搧著爐火煮飯,一家人正聚攏在小小的收音機前,豎起耳朵,聽王藍的《藍與黑》、鹿橋的《未央歌》與禹其民的《籃球情人夢》,還有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陽》入睡,一起踩過光陰的故事。

木造平房的低矮房簷,以及擋不住風雨的泥巴牆壁,遇到颱風來襲,全家人瑟縮在牆角。舊社會太封閉,唱個歌,父母不准,教官不從,警察還來抓;跳個交際舞也需要先去警署備案,好似國家大事,而調皮搗蛋的班上「匪類」絕逃不過板子,這些記憶都是眷村學校生活的難忘題材。

國府遷台初期,許多老師許多來自脫下軍服執起教鞭的青年軍,管理學生宛若帶兵打仗,濃重的鄉音讓學生課堂上忍不住杜咕、打瞌睡,師生鴻溝急待化解。長輩固守威權的舊年代不時興鼓勵,也沒有親子溝通觀念,孩子做錯了就是鞭子伺候,對、錯標準各家不同;當哭聲震天,就是爸爸媽媽高舉鞭子狂抽之時,而學校握有公權力的「專業管教」,老師從不手下留情。博學多聞、儒雅風采的第2代英豪出生於翻江倒海的「戰後嬰兒潮」關鍵年代,雙親隨軍、隨政府落腳台灣,南來北往不時勤務調動,孩子一出生就跟著南轉北移,歴經一貧如洗,借貸買留學機票的求學日子,用功讀書才能改寫命運的認知,孕育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具體意識。

不斷驛動,不斷更改軍旅的男主人,從這個營移防到那個連,女主人無從選擇地撐起一個家。所以遷台第2代的眷村子弟,每每回憶成長歲月,所描述的具體經歷多半是媽媽的影像;爸爸軍旅在外,沒有可以學習的對象,她們只能節約縮食支撐全家,導致個個能文能武,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對小孩灌注著濃濃的母愛。眷村家庭大多廚房小窗相對,煮飯時總看到彼此,迎拿鍋鏟時趁著炊煙迎風,交換熱情八卦,可真正是鷄犬相聞的世界。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
那些年代,許多文壇知名作家也多是渡海兒女,眷村子弟,他們用筆書寫眷村往事,將記憶留存於不朽又流芳百年的文字中,包容整個世代的回望與反思。不斷翻攪的兩岸故事,是余光中《鄉愁四韻》筆下的詩句:「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是鄉愁的滋味!」瘂弦《金門之歌》則頌嘆:「如同我們擦亮一枚步槍/我們擦亮這新的日子。/剽悍而粗壯/我們將走入歷史的盛夏。/在鋼盔中煮熟哲學/自鐵絲網裡採摘真理。/堅定如一顆準星/燃燒如一條彈道。」

管管的書寫故鄉則帶著鄉音:「故鄉是俺心中的墳,裡面住著父親母親,天天過著寒食清明,冷雨紛紛。」朱天心和父母住在景美眷村,「想我的眷村兄弟們」描寫垂垂老矣的前中年浪漫期上班族,逐漸消逝在人群中的眷村兄弟,帶著學齡前子女四下流浪的袋鼠族媽媽,還有與死亡很近的老兵靈魂。「陸海空與南腔北調的眷村太太各懷烹煮本領,晚飯煮好就拿棍子找孩子。」朱天心是那麼心愛著眷村。

除了朱天心知名的「我的眷村兄弟們」,文化局「媽,我要住眷村」,張耀升「告別的年代」,蘇偉貞合著的「我從眷村來」,李昌明與張文莉合寫的「眷村之戀」,都是眷村文學鏗鏘有力之作,7月最新上架的「疾行船」,則由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轟動上市,和「我的兩岸故事」台中巡展同步亮相,記載1949年時代大遷移後的悲歡離合。蘇偉貞每次回老家都覺得日子好過,單純到只是過日子。「我小時候很少出村,到台北市區玩一趟還是大事,正因為出門不容易,乾脆過年才去。公寓可以成為眷村嗎?沒有高牆陰影大樹門口,乘涼時分何處去?」她寫到。

苦苓來自新竹湖口,「在台灣每一個城鎮,只要經過一排排低矮狹折的眷村,總要特別多看幾眼,甚至徘徊留連,看到屋前閒坐的大人,窄窄空地上追逐戲的孩子,彷彿看到自己的童年少年,找回了從前的自己。」

《我家的兩岸故事》展覽資訊:
展期到:112年11月20日
時 間:09:30~17:30
開館日:週二~週日(每週一固定休館)
地 點:台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雅堂館AB館
地 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二段362號6-1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二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