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藝文專題 〉 楊宗翰

楊宗翰

隱於詩之後

作者:林宇軒

以「詩學研究與評論」為人所知的楊宗翰,近日在聯合文學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個人詩集。早在「學者」的身分之前,楊宗翰就已經開始寫詩,在世紀之交參與了「植物園詩社」的運作。《隱於詩》作為楊宗翰的第一本詩集,看似「隱藏」了自我,實際上卻「顯露」了他的抱負。

感時詩濺淚,恨別筆驚心
詩集《隱於詩》分為五章,各有不同的側重與關懷,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第一章「感時」。

不同於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楊宗翰的「感時」並不針對國事、戰爭等社會議題,而著眼於現代主義式的生命詰問,如同〈斷章〉一詩所寫:「人生/○與一的激辯」。若深入閱讀「感時」這章的詩作,會有許多收穫──〈壽宴〉當中「延長小命」的思路、「魚肉」與「餘生」的辯證,乃至於收束於「忽然城市停電」,詩作雖短卻饒富趣味;〈冬至〉的二、三節「有人,窗外有人/而不是話題的中心 /「烘焙一杯咖啡的熱氣/得投入幾磅冰涼的硬幣?」」,除了明顯可見的行末「i / in韻」(心、氣、幣),句中也藏有「ei韻」(焙、杯、啡、得),形成了聲音上的有機結構;〈左岸〉比較「生命」與「咖啡」、並置「倨傲的眼神」與「午後的甜點」,當中的「左岸」與「右岸」又彷彿隱隱指涉現實,全詩值得玩味。

在這些詩作中,可以觀察到楊宗翰有意識地透過「迴行」來達到敘事想像的翻轉,比如〈彩票行──預知大選紀事〉第一節:
一滴眼淚終於落下
沉重起來的票箱是
不是海洋?嘆息齊一出發
我們怎能擦去泥烙與印疤

若按照一般的閱讀習慣來理解,「票箱是」之後應該要接著票箱的「喻依」(用以比擬「票箱」的另一事物),比如「票箱是□□」;然而楊宗翰卻以「迴行」驅使敘事「懸宕」,讀者要進到下一個詩行才會發現「票箱是/不是海洋?」這樣的問句。如此看似不自然的斷句設計,呈現出「行句關係分離」的現象,這種不同於日常語言使用方式,正正顯示了詩人挑戰讀者閱讀慣性的企圖。透過「迴行」來製造效果之處屢見不鮮,在同一首詩的後半段也可見得:
有淒聲自布旗裡來,有臉
在街上擺──誰買?誰
不賣?名字是生津的奉茶任人採

「誰買」理當接著「誰不買」或「誰賣」,楊宗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迴行」,再一次讓讀者走出了閱讀的慣性。除了因應敘事的設計,楊宗翰的「迴行」也具備聲音的考量,比如行中的「來」、「擺」、「買」、「賣」、「採」押韻;若將這些韻腳全數置於行末,則會顯得過度而矯揉造作。值得一提的是,「彩票」與「大選」在結果上的難以捉摸,契合了詩中「迴行」的翻轉與難以預測的音樂設計,形式與內容有相互呼應之意。

人文主義式的情感追尋
相較於第一章「感時」的多樣態,第二章的「愛欲」因詩作主題類近,直白的情感與文字技巧的退位,讓整體表現較不突出。從詩題來觀察,〈缺伊不可〉的三層諧音、〈幸福,嚴禁出口〉的雙關設計等,並未達到最適切的效果;以詩句來論,「讓我告訴你/我們的愛情今年很便宜」(〈世紀末〉)、「有妳出現/只是距離好遠、好遠」(〈夜有所思〉)等,也有再斟酌的空間。在這章的詩作中,最特出的應為〈木頭人〉一詩,打破了人/神對愛欲情感的界線,以下節錄第一節:
媽祖也在忍耐
這熱鬧的悲哀。人群如火襲來
四肢襲來五官襲來背脊口沫腳步聲襲來襲來

第三章的標題為「有誌」,同時也意味著詩人「有志」。這章的詩作多附有「副標題」,以寫給土地、文學、歷史的詩為主,包含楊宗翰所參與過的「植物園詩社」、遙寄詩人林燿德、與卡夫卡畫作對話等。〈有霧〉的「深山有霧/一棟棟圖書館在霧中奔跑」與〈有悟〉的「學子埋頭/深耕手機無邊小螢幕」生動而不流於堆疊文史或風景描述,向陽曾對前詩有精要的短評。一首寫林美山、一首寫淡水河,楊宗翰如此的「山河紀事」不同於傳統印象中的「地誌詩」,切實地具備了個人生命經驗的厚度。

除了日常記憶與教學生活,楊宗翰也以〈中正紀念堂所見〉一詩觸及歷史的描寫:
午後驟雨。遺留的
水漬訴說美與暴力
行人是大地用剩的
瀝青
──鋪路工不予置評
這是夏梢,漫天大雪
雪,雪,瘀青色的雪
默默踏過群眾白淨無垢底心

以午後的「驟雨」、夏天的「雪」等自然意象寫歷史的美與暴力,中間人造的「瀝青」便顯得突兀而抓人眼珠。詩中「行人是大地用剩的/瀝青」一句深具省思意味,而「雪,雪,瘀青色的雪」頗有日治翻譯詩與戰後初期詩作的韻律感。綜觀全詩,一開始的「驟雨」突然間轉變為「雪」,也許是詩人在分節的空行跳脫了原有的時間觀,以更宏大的視野來看待──夏天的雪是近乎「不可能」的,而這正隱隱對應了全詩的書寫核心。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