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門閱讀莫泊桑
陳長慶
筆耕島嶼蒼生
文:朱介英 攝影:本刊編輯部
古今中外所有文學創作當中,把人性赤裸裸、豪不掩飾、絕對客觀地顯露出來的時代,以19世紀的「寫實主義」(Realism)為代表。所謂寫實主義文學,簡單解釋就以美國文學評論家 唐. 坎貝爾(Donna M. Campbell)在著作《美國寫實主義文學》中說的:「真實地表現客觀事實。」(Campbell, Donna M. 2014)從寫實主義藝術的誕生歷史背景,可以發現它針對誇張、炫耀、矯飾、過度包裝的浪漫主義藝術傳統背叛而發,18世紀正是帝國主義王權走進陌路而不自覺的紛擾時期,過度包裹的浪漫主義文學、詩歌所書寫的內容陷入主觀而虛偽的泥濘,導致於許多新崛起的作家眼睜睜地看著工業革命造成人口外流、城鄉差距、資本主位高權重、勞工與農民遭受雙重剝削,政治紛亂、經濟萎縮,廣大蒼生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竟然還有人豐衣足食地唱高調,歌功頌德,令人不齒,於是一批懷抱為生民立命,為蒼生呼求的作家,一反浪漫主義那種不食人間煙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寫作風格,深入民間,將處於水深火熱的老百姓們慘況,真實而客觀地表現出來,造成一個繼承浪漫主義傳統的新文學風潮,「寫實主義」於焉擠身西方文學史一個重要的篇章。
台灣寫實主義與島嶼文學
華人文化轉型,從帝制時代轉換為民主時代遲至1911年,武昌起義國民革命軍推翻滿清王朝後,100年間,中國陷於政治紛擾、經濟困頓、民生凋 敝、內憂外患的危亡關頭;比起西方帝國王朝瓦解(公元1792年)後,歷經200年的翻轉,因此解讀了華人寫實主義的時代為何遲至20世紀初才開始的原因。台灣展開寫實主義文學的時代則更延宕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公元1943年)才踏出概念建構的首階,正式歸屬於台灣本土寫實主義的誕生年代應歸為1946年戰後才正式邁出創作與評論的第一步。
台灣的寫實主義文學,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因此最初開創寫實主義風格的作家大多源自日據時期便已展開創作之路者,簡述如:「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1946)、鍾理和〈白鼠的悲哀〉、〈祖國歸來〉(1946)、龍瑛宗〈從汕頭來的男子〉、〈青天白日旗〉(1945)、呂赫若〈故鄉戰爭(一)──改姓名〉、〈故鄉戰爭(二)──一個獎品〉、〈月光光──光復以前〉(1946)、〈冬夜〉(1947)…… 228之後陸續出現,如黃昆彬〈李太太的悲傷〉、葉石濤〈偷玻璃〉、〈走江湖〉、龍瑛宗〈可憐的鬼〉、簡國賢的話劇〈壁〉(1946)、蘇新〈農村自衛隊〉(1947)等。」(陳美美,2002:184)包括日據時期以降的張我軍、楊逵、賴和、翁鬧、張文環等以及爾後近半個世紀的後起之秀作家們如張道藩、夏濟安、夏志清、顏元叔、陳映真、林耀德、鍾肇政所寫的作品,更後期的王藍、白先勇、王禎和、黃春明、宋澤萊、黃凡、李喬、朱天文等,都是台灣寫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他們在國民政府主政時期,與日據時期一樣,只能以寫實的手法,描述兩種殖民政府以及移民政府統治下,日常生活的苦難現象,忠實描寫大眾刻苦、勤儉、知命、上進的20世紀戰火浮生故事。
台灣的寫實主義文學基本上只延續了短短的數 10年,作家也都是20世紀出生的一代,以戰後嬰兒潮一代為主流,他們的創作歲月圍繞著戰爭陰影下,人民生活的淒苦現狀,到1980年代之後,台灣經濟起飛,新崛起的X世代便埋沒在存在主義、資本主義辯證下的都會文學風潮中,寫實主義漸漸被優裕的物質生活所淹沒。新的象徵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文學立刻隨著西方文化入侵而奔闖進來,開啟現代文學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及前衛主義之輝煌道路。
當台灣主流社會開始耽溺在現代主義風潮浸染下,卻有一群被忽略的「島嶼作家群們」逐漸在本島展現開疆拓土的任務,以至於所謂「島嶼文學」的花朵在20世紀末鮮豔地綻開來。當然所謂「島嶼文學」的廣義解釋:「從後冷戰國際新政治局勢,到聯合國永續發展標對於小島國家的關注……,在文學系統中,島嶼自身亦常隱含文化寓言或轉喻意義,故島嶼的地景、空間、歷史與人文面貌,自是耐人尋味。」(黃美娥,2023,台灣文學研究所課綱)其實島嶼文學早就隨著島嶼作家們來往於台灣本島以及台灣所屬島嶼包括金門、馬祖、澎湖、南竿、北竿等,作家們均以身體力行在台灣文學領域打下一片疆域,只是晚近才被研究學者予以專題歸類而已。
台灣島嶼文學自成一格,有其非常獨特的背景,與台灣寫實主義文學主流區隔鮮明,但是內容卻與台灣血脈相連。台灣本身就是一個島嶼,但是台灣掌握華人主流文學領域卻未曾將自己認為是一座島,在早期反殖民以及反共抗俄的社會意識引領下,台灣文學仍然繼承了國民政府的三皇五帝、夏商周、孔孟等儒家道統的大中華文化為文藝思潮主幹,反而金、馬、澎湖等島嶼中的島嶼作家們憑著一股力量匯集起來,在本島豎起一堵鮮明的島嶼文學大纛,目前大家研究的島嶼文學,其實以金、馬、澎湖等島嶼為中心的文學為狹義的意指,比台灣寫實主義更寫實主義。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