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別專題 〉 無聲的抗議

無聲的抗議

Kujović的繪畫理念

作者:劉少鯨 圖片提供:Elvira Kujović

艾薇拉.辜柔維琪(Elvira Kujović)是一位詩人、編輯、翻譯家和畫家。她出生於塞爾維亞,在19歲時,由於南斯拉夫內戰的爆發,被迫離開故鄉找尋新的家園,也在因緣際會下移居德國。因為經歷過戰爭,對於戰爭所帶來的痛苦,以及因種族歧視、階級鬥爭等社會問題產生的苦難,她有著深刻的感觸,所以她寫下許多關於戰爭關於社會批判的詩。憑藉著優秀的語言能力(德文、塞爾維亞文、英文),她也時常關注國際間的新聞,並為弱勢團體發聲。她在社群軟體中的貼文提到,她可以為任何群體主持正義,她永遠會是人權的支持者與擁護者。近年來,艾薇拉以從事繪畫的工作居多,本文將透過訪談來介紹她的繪畫理念和作品風格。

情感是創作的發電機
談到開始作畫的動機,艾薇拉笑著說:「一切其實是托新冠肺炎的福。」當時她有一本翻譯完的新書需要封面繪圖,而身邊所認識的畫家朋友都忙著處理疫情帶來的各種問題,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艾薇拉索性拿起畫筆親自作畫。

艾薇拉最初畫圖的動機,完全是為了紀錄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她為自己而畫,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她認為,如果其他人懂得欣賞自己的作品,自然能夠從中獲得啟發。在作畫時,艾薇拉發覺了繪畫的魅力。一拿起畫筆,她彷彿遨遊於宇宙中,所經之處,那些黑暗都成了充滿無限可能的光點。投入繪畫時,腦袋經常處於完全放空狀態,卻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就是這股神奇的魔力,讓艾薇拉從此離不開手中畫筆。有趣的是,她在繪畫方面所有技巧和知識全都是自學而來,天生就有不錯的調色能力和對顏色的敏銳感受,讓她在自學過程中不曾遭遇太大的瓶頸。

艾薇拉認為寫作和繪畫有很大的不同,在寫作時,她思緒專注且集中,往往會挖掘出內心深處一些較為私密或脆弱的情感;文字可以反覆修改,作家會在重複閱讀過程中,因心境不同,而對於所詮釋的意思有所改變。當處於作家身份時,她的創作態度特別嚴謹,而這樣的創作過程也令人感到疲憊,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她的詩作中有較多與反戰相關的嚴肅議題。

反觀處於畫家身份時,情感表達較為自由、多變。她認為,作畫時能夠毫無顧慮的表現最真實的自己,她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自己這樣的一面。在她眼中,藝術正是如此,藝術家將自己主觀感受傳遞給觀賞者,而觀賞者再以自身的經歷對作品做出詮釋,也許詮釋的結果和原意不同,不過藝術作品存在的意義,本就是引發情緒新的波瀾和激盪。無論是寫作或繪畫,情感連結是最重要的元素,這是文學藝術表達不變的真理。因此,某些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會引發她去繪畫,而有些畫作則會激發她寫作的靈感。

用自己的語言說話
嚴格來說,艾薇拉從開始繪畫到現在不過 3年多的時間。在繪畫初期,艾薇拉為了增進自己的繪畫能力,曾經試著模擬古典大師的美術作品(Old Master paintings)。關於古典大師(Old Master)的定義各界說法不一,作為非正式術語,它大致涵蓋多種藝術風格,包括文藝復興的早期和興盛期、風格主義、巴洛克藝術、荷蘭黃金時代(法蘭德斯)、洛可可風格、新古典主義,乃至於早期浪漫主義,時間範圍大約在1200年至1850年間,歐洲創作的經典畫作,這些作品都是最具代表性藝術家之作,它們常常被拿來當作練習繪畫的模仿樣本。

現今主流的藝術分析多在探討作品背後所建構的精神世界,或探索藝術的原創性、理念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藝術家所使用的材料與技巧才是支撐一切的基礎。艾薇拉欣賞的畫家包括馬克斯.貝克曼(Max Beckmann)、法蘭西斯科.哥雅(Francisco de Goya)、卡拉瓦喬(Caravaggio)、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等,他們有許多作品是藉由透視和比例的表現來創造寫實的人物和風景,儘管艾薇拉會練習模仿這些作品,但她只是把這些作品當作練習的對象而非啟發她的創作。

艾薇拉一再強調自己是一位抽象表象主義的畫家,她認為這樣的藝術才是真實展現自己的風格。那麼,什麼是「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繪畫?羅伯特.艾得金(Robert Atkins)在《藝術開講》(Atkins, Robert, 2000)中提到,抽象表現繪畫屬於一種態度而非風格,它混雜了高度內省思緒與精神性元素,抽象表現主義者關注的是誠摯展現心理上的自我表達。這類作品往往打破原本藝術強調的主題寫實再現,而把藝術的基本要素,比如形式、線條、色彩、肌理等做為具有獨立意義的元素,對這些元素進行抽象組合,創造出抽象的形式,進而突破藝術必須具有可以辨認形象的傳統藩籬,開創了藝術的新天地。它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說話,剔除一切與繪畫無關的因素,由此達到純繪畫的境界。

換言之,直接描繪自然世界並非抽象派繪畫的重點,它強調的是透過形狀和顏色等要素,以主觀的方式來表達內在的、心理的感受。艾薇拉嘗試以這種最簡單的繪畫手法,來表現最深刻的思想。所以傳統繪畫的主題與風格不是她注重的課題,也無法滿足她的創作慾,她想追求是自由的信念,亦即重視個性表達的創作。這種畫風就像她的詩風一樣,自然、純淨、單純、原創,從靈魂深處湧現出來。誠如艾薇拉所說,這種風格的畫家通常對自己的畫會有什麼走向,以及作品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並沒有一個預先的掌握。若是以一個門外漢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創作,你或許會認為──你家的貓就可以畫出這樣的作品──這和小孩子的塗鴉沒什麼區別。他們的畫作之所以和真實世界有一段落差,乃是因為他們呈現的是個人對於人生的主觀感受。

在艾薇拉的繪畫生涯中,人體形象是她高度關注的重點,她透過對人體的解構與再建構,亦即人體在抽象與現實間的表現,來彰顯她對生命經歷的體悟。艾薇拉提到,她是一位女權主義的畫家,她非常關注女性在社會與家庭中的地位。誠如美學家朱光潛所說,藝術並非獨立於個性、時代、環境等因素之外。而艾薇拉就是一位勇於將現實環境中的不公不義,用畫布呈現出來的藝術家。

艾薇拉說道:「不可否認的是,性別平權的鬥爭仍在進行當中。當今德國社會的女性在做相同工作的情況下,比男性少賺18%,這難道不是大男人主義認知下的結果嗎?我在這裡談的是歐洲的狀況,至於那些發展中國家的性別平等問題,就不必多加贅述了。在家庭的角色中,女性比男性更情緒化、脆弱且更依賴。從女性扮演母親的角色這點來說,這使她們永遠不如男人。為了擺脫這樣的依賴性,女性參與更多的勞力,不過這也造成她們額外的負擔。她們得同時照應孩子、家庭以及自己的職場工作。在這之中,有許多女人為了家庭捨棄逐夢的可能,默默的守護著其他家庭成員的幸福。女性是全人類的母親,不過他們的犧牲付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感謝。」基於這樣的觀點,艾薇拉想透過自己的畫作,讓觀畫者摒除一切偏見,敞開心扉來解讀作品,她深信眼睛看不到的東西,可以用心靈看到(What is hidden from the eyes can be seen with the heart.)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五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