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離線性思考
郭少宗
在混沌中尋找秩序
作者:嚴寒
畫家郭少宗是個允文允武的文人,師從台灣前衛派祖師爺李仲生、日系印象派諸大師如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等畫家習畫步入畫壇,至今70餘載,畫齡頎長,畫作風格的轉換豐富;綜觀他的作品量多,階段性代表作也頗為鮮明,要想為他定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畫風多樣,應有的基本畫歷一點都不少,如印象派、野獸派、古典派、抽象派等風格均在他的創作歷程中留下明確的足跡,不過他下最大的創作心力,留下最可觀的畫作應屬「台灣前衛主義」與台灣「現代寫實主義」兩大風格為代表。這跟他早期學畫的師承有脈絡可循。
郭少宗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時代,隨著台灣畫壇接受西畫風潮來自兩個淵源,一是日據時代由日本現代繪畫所奠定的印象派畫風,在台灣的學院生根,作為學院美術的教育基礎;另一是隨著國府遷都來台,一批藝術家帶來大陸生根的前衛畫派畫風,幸運的是郭少宗學畫歷程,這兩種風格雨露均霑,他免不了隨著喜愛繪畫的少年畫家的步履探索前進。高中畢業後,考進戰後美術教育最高學府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深造,有幸受教於當時台灣日系印象派畫家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等名師,爾後又師事前衛派畫家李仲生奠定他抽象繪畫的基礎,兩大美術風格系統成為郭少宗繪畫歷程的兩道蹊徑。
郭少宗出生於台灣台中市,後成長於南投草屯鎮,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 10年如一日,自小喜愛藝術、文學,寫得一手好文章,畢業於省立台中一中高中部,北上台北流連藝文圈,著迷於現代詩、存在主義、現代繪畫,結識席德進、陳庭詩、羅門等詩人、畫家,可說是典型的現代知青。國立藝專畢業後專事於繪畫創作,至今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 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畫歷豐碩,作品更具深厚的時代典範。
饕餮畫會
研究郭少宗縱橫畫壇的起步勢,不得不提到「饕餮畫會」,當時正是前衛主義風潮席捲全世界的時機,台灣畫壇自不免跟上時代的腳步,最為著名的前衛畫家當推李仲生,李老師也是台灣現代繪畫啟蒙的先驅,1957年適巧一批青年畫家李元桂、吳昊、蕭勤、霍剛、歐陽文苑、夏陽、陳道明、蕭明賢等人,連袂到李仲生位於安東街地下一樓的畫室習畫,之後這一批年輕畫家們成立「東方畫會」首先將抽象主義帶進台灣畫壇,稱為台灣現代繪畫先驅,李仲生可以說是現代抽象表現主義的祖師爺。
郭少宗也是李仲生門下師習現代繪畫的門生之一,在李仲生老師的教導下,認識了世界級的現代畫家群如達利、米羅、馬格利特、蒙德里安、杜象、康丁斯基、基里珂、畢卡索、梵谷、高更等現代美術典範,深深了解世界美術的前瞻性理念,作為一個創作者,視野的前瞻性是基本要素,因此郭少宗頓時徜徉在達達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立體主義、野獸派、印象派等畫家及畫作的汪洋中,尋找自己風格走向,跟東方畫會畫家們一樣,創作並非一意的模仿,而是革新與開創,郭少宗還是選擇了從抽象表現主義入手,而李仲生的抽象表現主義正好為台灣畫壇打開一條鮮明的道路,這也是郭少宗的抽象繪畫風格,仍然可以找到李仲生的血脈之緣因。
當時郭少宗這一夥的畫家有吳梅崧,許雨人,謝志商等,都有一份前衛繪畫的熱情,組織畫會,舉辦畫展是畫家打開繪畫生涯很重要的道途,因此他們均有成立畫會共識,郭少宗提出「饕餮畫會」這個名字,含意深刻,且獨具東方文化的內蘊,他看到中國古代的抽象符號饕餮紋飾,深深被饕餮紋所代表的隱喻所震撼,饕餮紋追溯淵源來自戰國時代,銘刻於青銅鼎上的獸面紋飾,它只是一個獸面圖案形式,浮雕在周鼎上,鼎則是一種食器,有著神秘獸頭的顏面,寓意與飲食有關,《呂氏春秋》提到:「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可知饕餮是一種神秘的古代神獸,就其被圖案化的造型,可以判斷牠具有雙角、雙眼、雙耳、雙眉,有對稱的鼻子、嘴巴、下巴以及可以臆測的脖子、軀幹、爪子、尾巴等,衡量古代神獸與饕餮印證,大概類似龍、虎、牛、羊、麒麟等動物,被藝術家予以符號化,從意義來說予以圖騰化,作為統治階層的儀式器具。
饕餮可以說是現存最完整的民族文化圖騰,因其獨具成熟的圖案化手法,被郭少宗發現,並提出作為畫會的符號,基本上大家都一致贊同,四位成員遂以「饕餮畫會」之名在美國文化中心舉辦了一次畫展,後來可能因為畫會成員的好友陳慶富自殺事件而沒有強烈的聚集力,各走各的路。有關陳慶富自殺的來龍去脈,郭少宗稍微有所說明。
郭少宗回憶道:「或許是朋友陳慶富自殺投下的震撼吧。慶富不是李仲生門下,是我們之中的窮中之窮。學校餐廳的米飯是自由取用的,慶富就混在我們之間配著大家的菜餚,吃免費餐。餐廳的退役老芋仔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慶富的水墨會讓我看著顫慄。我一直記得他畫機車的背影,車後左右到吊著一堆要送到市場的活鴨子。血滴在清晨的路上……。另一張是牆頭上蹲著二支朝天仰望的鳥。鳥眼巨大而空洞。我們都幫不了慶富無名的神經疼痛……。按摩他瘦得一把骨頭的身體只能疏解一下下。醫生開給的止痛藥無效了,就換另一種……,最後醫生要他去看精神科。他就自殺了……。喝農藥,只喝一小瓶蓋。」從郭少宗的回憶,可以感受到藝術家的藝術之路是一段坎坷難走的艱困之徑,許多藝術家面臨窮途末路,猶執著於藝術創作,古今中外有太多例子可循,如梵谷、莫泊桑、傑克倫敦、海明威、芥川龍之介、王國維、茲維塔耶娃、希薇亞.普拉絲、老舍、三島由紀夫等,悲壯激烈之情,令人唏噓。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九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