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別專題 〉 用生命寫詩的仁俠詩人

用生命寫詩的仁俠詩人

敬送詩人鄭愁予(1933~2025)遠行

作者、圖片提供:羅文玲

以詩潤澤生命
已辭世的樞機主教單國璽曾說:「凡人看事物用的是肉眼,而詩人看事物用的是靈魂,在詩人的筆下將事物賦予生命,詩詞是文學最高結晶,鄭愁予創作《和平的衣缽》述說和平的意義,希望這本書能發揮能量,成為和平的催化劑。」

鄭愁予與明道大學的深厚因緣,起於2008年10月,當時我擔任明道中文系主任,由蕭蕭老師所籌畫的「濁水溪詩歌節」,邀約愁予老師前來演出詩歌節的首發式,接著由明道中文系所規劃的2011年湖北秭歸端午詩會,鄭愁予、隱地、白靈、蕭蕭等詩人以及彰化師大蘇慧霜教授,一起到長江三峽邊屈原故里秭歸參與盛會。2012年5月在彰化屈家村舉辦「兩岸鄉親祭詩祖──屈原銅像致贈大典」再次邀約老師上 台朗頌〈宇宙的花瓶〉,為屈原銅像渡海來台給予最好的祝福,活動結束後這一群曾經到過秭歸的朋友一起到新社「又見一炊煙」用餐,席中愁予老師曾言及瘂弦多年前跟他提議詩學論述集出版之重要,他還特別提到希望能由詩歌評論家蕭蕭老師來擔任主編,在那詩情畫意的新社山中夜晚,促成 4本《鄭愁予詩學論集》叢書的問世。

《傳奇鄭愁予:鄭愁予詩學論集》,搜集近 40年(1974~2013)論述鄭愁予詩作之重要論文 70餘篇,分為 4部。第 1部《〈錯誤〉的驚喜》是鄭先生名聞遐邇、震動華人世界之名詩〈錯誤〉的品鑒與賞讀,橫看側視,峰嶺盡露,尚有隱藏於雲霧霜雪之外者,猶待多竅之心靈隨時神馳。第 2部《無常的覺知》則為詩人詩作之所以興的最初動心處的探尋,對於生命情懷與語言經營,總在無常的覺知下多所儆醒,既然中外古今世事無常,詩篇論作觸鬚所及,還有算沙之餘、雲外之思可以騁騖,可以賡續思索與觸悟。第 3部《愁予的傳奇》與第 4部《衣缽的傳遞》收入系統性學術論述,運用古典詩學與西洋主義流派,兼具感性與理性,在情意與情義之間出入,在遊世與濟世之間優遊,在意識與意韻之間吐納,既有今日鄭氏傳奇之細部描繪,複有明日衣缽傳遞之重大期許,《傳奇鄭愁予:鄭愁予詩學論集》於焉燦然完備。

隨愁予老師閩南行
2014年鄭愁予老師參與閩南詩歌節,時任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黃金明院長,希望能夠有機會邀請愁予老師前往閩南師範大學,因此親往邀約鄭愁予老師參與「2015閩南詩歌節」,為廣大學子講授「錯誤」的詩歌,並深情朗誦: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是鄭愁予的代表作,也是現代詩的傑作之一。

這首詩抒寫懷念久別的親友,要會面又無法實現的心情,雖惆悵卻不流露,而以極其巧妙的手法抒解自己。全詩意境優美,眞情感人。讓當場的人潸然淚下!

對於詩人鄭愁予,幾乎所有的人都耳熟能詳,一首《錯誤》就已經讓許多人所著迷。童年顛簸流離的經歷讓詩人擁有了珍貴的記憶,形成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而生平中常年的海外遊歷教學更讓他擁有廣闊的見識和胸襟。愁予老師深情的朗誦,讓所有在場將近 500位師生感動都潸然落淚。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三十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