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別製作 〉 窮人的鋼琴:吉他

窮人的鋼琴:吉他

現代奧菲斯之劍

探索吉他的歷史

作者:朱介英 Model:Diane Tseng

台灣這一塊文化及政經版圖,自古以來處於邊緣地帶,五百年以來在移民與殖民帝國交互統治下苟延殘喘,毫無片刻寧靜足以就養生息,相對地也從來沒有在近代資本主義以及民主主義發展的過程中缺席。當殖民帝國把鐵蹄踏進這塊土地之際,也把世界各地的文化移植過來,悄悄地在民間生活中植根、發芽;1602年荷蘭在印尼達維亞組東印度公司,台灣設置大員商館,就成為世界商貿網絡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台灣的民智並非如傳說中李鴻章向慈禧太后進言:「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瘴癘之地。」形容那樣,卻成為中、日甲午戰爭的祭品,遂了日本帝國侵略大東亞野心的第一道跳板。

同時,台灣在近代流行音樂發展過程中,也亦步亦趨地緊跟著世界搖滾音樂腳步前進,當1930年代幾家跨國唱片公司,如英國百代(Pathe-EMI)、美國廣播公司(ABC)、勝利(Victory)、哥倫比亞唱機(Columbia Phonograph)、德國林斯壯(Lindstron)、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 DGG)、日本勝利(Nippon Victor)、法國東方百代(Pathe Asia)、台灣古倫美亞(Columbia)、飛鷹唱片(Eagle)等,把文化商品在世界各國行銷,台北、上海、東京、紐約、巴黎、羅馬、米蘭、倫敦等都會早已成為搖滾音樂型制落地生根之處,留聲機、廣播電台、小舞廳、小酒館(cabaret)盈溢著爵士樂、拉丁舞樂、搖滾樂的節奏與旋律。1929年日本古倫美公司台灣分公司飛鷹唱片推出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黑貓行進曲》,其樂隊型制已經具備簡單的輕爵士樂團結構,素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虹口區早已經成為亞洲爵士樂最興盛的都會,許多美國、法國、英國、俄國、日本樂手齊聚上海取經,台灣樂手也來往於東京、上海、台北之間,為新興的流行音樂而努力。

窮人的鋼琴
吉他(guitar)這個樂器,是淵源流長的民俗樂器,考據來自三種說法,一是源自希臘Kithara撥弦樂器,二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長頸魯特琴(lute),三是古埃及的歌普特魯特琴(Coptic lute)經由摩爾人傳至西班牙,演變為今天的樣子。吉他的演化歷史悠久,變化故事豐富,它之成為今天全世界人類使用最多、最輕便、機能最寬廣、人人上手的樂器,自有其卓越的條件,1960年代電子擴音技術發達,裝上電子擴音裝置後,克服了它先天上聲音不足的唯一缺點,電吉他一躍成為現代搖滾樂隊的寵兒,在流行音樂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吉他也在現代民間音樂中,成為舉世最普遍、最實用的撥弦樂器,原因在於它價格便宜、易學、功能寬闊、攜帶輕便、樂音悠揚浪漫、人人上手,國民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開始至年高德劭的白髮老頭都可以學習彈奏,假以時日,肯下功夫,人人都可以成為彈奏好手,不像其他古典樂器一般,需要費盡心力與資源,歷經數十載辛苦栽培,努力學習才能有所成就,這也就是吉他能夠成為現代流行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樂器主要因素,甚至於可以稱它為現代民俗樂器之王,一點也不為過。

當前所有樂器當中,能在演奏和伴奏一體適用的樂器除了鋼琴(Piano)之外,無任何樂器能出其右,鋼琴是近代結合工藝與科技製造的貴族樂器,價格高昂,體積龐大,在古典音樂中擔當大任的唯一獨立樂器,只有富裕、高尚的王公貴族以及社會高層財富階級才能使用,貧窮的平民難能有機會學習與使用。幸好近代人由中古世紀民間使用的撥弦樂器改良之後,創造了吉他,這一種既可以演奏又可以伴奏的樂器,終於成為平民人人買得起、個個用得到的利器,難怪有「吉他是窮人的鋼琴」美稱。

吉他的優點很多,它之能夠成為現今搖滾音樂的主樂器,從專業音樂學角度來觀看,主要因素在於它具有移動調及固定調的全方位彈奏功能,不像其他管弦樂器固定調的限制,其音域更比其他弦樂器寬;彈奏方法簡單易學,入門門檻低。20世紀中葉之前,吉他音量及音質受限於共鳴箱結構,無法與小提琴等弓弦樂器比美,而被管弦樂團摒棄於外,自從1960年代電子擴音科技發展,應用於吉他音響裝置後,解決了音量與音質變化的問題,一剎那間,電子吉他成為現代興起的搖滾音樂樂器,短短幾半個世紀,取代了爵士樂成為國際流行音樂的主流。現代搖滾音樂之所以能夠建制,有賴電子科技裝置的吉他,克服了音量與音質的不足,原本僅只流通於小市民間的撥弦樂器,一躍成為世界各國年輕人爭相擁抱的良伴,是數千年來鑽研音樂的學者、專業演奏家、民間樂師始料未及。基於科技工具發達、技術不斷改進,如今一把電子吉他的機能與造價,幾乎比傳統手工製作的木吉他來得卓越與價格便宜,好的電吉他成本甚至比木吉他成本低,耐用度長,音色變化更多,音質還可以模仿傳統木吉他的效果毫不遜色,而木吉他所達不到的新型態電子化搖滾音樂特色,如破音(distrotion)、金屬爆音(metal zone)、潤音(chorus)、延音(delay)、娃娃音(cry baby)、調諧(equalizer)、迴音(echo)或是模仿其他各種樂器音色的裝置等,讓電吉他成為現代化民俗樂器科技新寵,也是當前運用最廣、產量最豐富、市場不斷擴大的生活風潮配件(fashionable accessories),身為流行音樂愛好者或是研究者,對吉他的基本認知,包括歷史、發展、轉變、風格、樂音特質、個性、環境背景、文化意涵等人文元素,以及結構、機能、樂器工學、音樂學特性等器械性分析,還有近代吉他借助電子科技的輔助,解決音質與音量問題後,成為搖滾音樂的主流樂器,其獨特的效能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為人類音樂開創出前所未有的20、21世紀現代科技風尚,這些都是「吉他」這個樂器有待在理論殿堂上予以建立的譜系基礎。

奧菲斯之劍
吉他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人人買得起,音色優雅,彈奏易學,攜帶方便,成為青少年生活的良伴,吉他的功能寬闊,應用於獨奏與伴奏皆宜,更是有志於創作的作曲家最普遍的樂器,兩、三百年來,吉他為浪漫的愛情故事增添了豐富的題材,也是當前庶民音樂重要的利器,不禁讓人連帶想到希臘神話奧菲斯(Orpheus)的故事。奧菲斯是希臘神話中一位象徵性的人物,太陽神阿波羅(Apollo)與繆斯女神卡莉歐碧(Calliope)的兒子,長得英俊,具有神奇的藝術天份,唱歌聲音美妙,能感動萬物,阿波羅送他一把七弦琴,奧菲斯與泉水女神優麗狄絲(Eurydice)相戀成婚,兩人情感如膠似漆;有一天優麗狄絲不慎在水邊被毒蛇咬死,頓時奧菲斯悲傷萬分,他哀傷地彈奏他的七弦琴,琴聲如泣如訴,山水變色,思念妻子與日俱增,他決定到冥府去懇求冥府之神黑帝斯(Hades)把妻子的靈魂放回人間,於是一邊彈奏七弦琴,一邊朝向冥界前進,冥河擺渡神卡戎(Charon)不忍他的癡心,主動載他度過冥河,守住冥府洞口的三頭魔犬科博洛斯(Kerberos)也被他的琴聲迷住,讓他進入地府,冥神被奧菲斯的癡心感動,答應他讓他把愛妻的靈魂帶回人間,有一個條件,在未出冥府大門之前不可回頭,奧菲斯感謝冥神的善意,攜帶愛妻優麗狄絲的靈魂返回人間,在即將走出冥府洞口之際,奧菲斯忍不住回頭想看一下愛妻的臉,結果優麗狄絲的靈魂立刻被冥府衙役抓回去,奧菲斯萬分悲痛,失心瘋似地到處流浪,來到色雷斯(Thrace)地方,遇到酒神戴奧尼修斯(又稱巴卡斯Bacchus / Bacchino)的女信徒,邀請他加入狂歡,奧菲斯拒絕,被女信徒以木棍、石頭打死,這是神話中希臘七弦琴的神話故事。奧菲斯擁有這一把神奇的太陽神七弦琴,彷如手上握有一把無堅不摧的寶劍,本文以奧菲斯之劍形容現代音樂界的撥弦樂器「吉他」,藉以描述吉他已經成為現代青少年非常普及,且又人人上手、個個喜愛的利器,猶如中古時代青年武士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憑著高操的劍術濟弱扶傾,縱橫情場,成為既浪漫又富有正義象徵的現代文化符號。

吉他這種撥弦樂器淵源,可以上溯到希臘七弦琴。七弦琴更早的線索又來自古埃及文化的撥弦樂器。考據古埃及文化係接收了美索不達米亞文化,蘇美人傳過來的音樂樂制所影響,美索不達米亞遠古撥弦樂器的傳播路線,一條路線往希臘遞延,另一條路線則往中東發展,以至於後來在歷史上各自發展出東方與西方兩條長頸魯特琴系譜以及短頸魯特琴系譜,簡述如後。

吉他是利用弦線震動與音箱共鳴裝置的樂器(chordophone),幾乎可以在世界每一個古老民族的民俗音樂中找到類似的記錄,它的歷史發展沿革大約可以分為遠古、中古、近代、現代四個階段溯源。「遠古」是解析吉他的遙遠時代前身,分為希臘時期、兩河流域時期、中亞時期、古埃及時期等四個時代及代表性區域,都有這種撥弦樂器痕跡流傳,由於種族與地理分布區隔遙遠,形制複雜很難具體標識出其與吉他的直線性關係;「中古」是說明近代吉他的直系血脈,來自歐洲中古時期所流傳的撥弦樂器,當時已經有了具體形制,功能、音階、演奏方法、時代內涵、文化區位等,和近代吉他具有直接傳承的系譜關係;「近代」則說明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後,陸續經歷科學實證主義的影響,音樂定制、吉他形制經過西班牙皇室製琴師改良,將這種「平民的小玩意兒」引進宮廷,進入吉他第一個黃金時期,18世紀後期,德國工藝家把吉他改為六弦琴,外觀逐漸定型成為現代吉他的形狀,使吉他進入第二個黃金時期;現代則是指19世紀後期,西班牙技師法蘭西斯科.塔雷加和安德烈斯.塞戈維亞加以改良正式定制成為現代吉他,引進古典音樂領域,創制古典吉他演奏手法及西班牙吉他演奏技巧,成為吉他第三個黃金時期,法蘭西斯科被尊為現代吉他之父。「現代」是指20世紀1960年代電子擴音設備發明,促使電吉他誕生,與時興的搖滾音樂結合,構成強大的音樂效能,配合日漸成熟的電子傳播科技深入世界各個國家,每個角落,創造嶄新的搖滾音樂世紀。這四個階段正是吉他及吉他音樂發展的四條系譜,依次敘述之。

吉他的遠古始祖就和人類遠古文化,從一些古老記錄挖掘出來的蛛絲馬跡,拼湊出來的圖像一樣,模糊而含混不清。由吉他的功能與機制切入,它是撥弦樂器,有琴身(共鳴箱、琴橋、弦栓)、琴弦(數條)、琴頸(弦枕、琴衍、音階板)、琴首(弦扭)等結構,可以藉由撥弦或彈弦發出樂音,作為獨奏或伴奏的樂器,考察這種樂器的古老淵源,幾乎所有古老文明民族都有這種樂器,且歷史悠久,大同小異,但是地區性和發展路線複雜,因此本文以不同發展路線的歷史記載為經緯,分條目簡單敘述之。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四、五期連載,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