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別專題 〉 街角漫遊者

波希米亞的精靈

街角漫遊者

作者:嚴寒 攝影:顏艾琳、黃意玲、紅紅

走在都會區,無論那個地方,什麼時間,只要是有陰影籠罩的角落,你都會感受到一些怯生生、帶有敵意的眼神,警戒地瞪視著你一舉一動,一直到身影隱沒在街道轉角;可以想像那每一雙眼眸中的瞳仁,都像由瑪瑙的結晶色釉經過上帝精心鍛造,然後冰封在他們琉璃角膜中,隨著光線透進去再折射出來後,呈現出晶瑩剔透色頻,很美,但卻也夾雜著被遺棄的憂懼,牠們是一群孤寂地在都會街角裡蹲躅的漫遊者。

人類是牠們的創造者,卻也是遺棄牠們元凶;但是牠們毫無怨尤、靜靜地在自己的領域中兀自生滅,偶而有幾個天真的小朋友友善地向牠們打招呼,與牠們耳鬢廝磨一番,油然而生的善意經常被家長們否定,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結局是在寒冷的冬天,這些孤寂的靈魂會因為捱不過腎衰竭或嗜酸性口膜炎侵襲而活活餓死。

濂讓居
在和平東路2段76巷龍門國中後面一條寬闊巷道,有一座市定古蹟『龍安陂黃宅濂讓居』,是黃氏先人在清乾隆年間(約1740年)從福建安溪渡海來台墾拓,首居於淡水蕃薯寮,後遷於此,當時此地還是阡陌縱橫的農田盆地,黃家第 4代合力建造這一幢四合院大宅於光緒年間,20世紀中後期,因為配合龍門國中創建於此故一併納入校園作為教學遺產保存。這座『濂讓居』古宅庭院扶疏,綠意蔥蘢,與對面高高圍牆砌起的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國民小學遙遙對峙,中間這一條停滿車輛的大巷道,行人與車輛來往,卻成為兩個街貓族群徜徉的分界線。

每逢下午 6點左右,龍門國中以及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國民小學小朋友放學回家,在這一條寧靜巷道上撒落一地無邪的笑語,學校圍牆牆垣上便陸續出現幾雙張望的眼眸,有兩隻黑白斑母貓、一隻虎斑公貓、一隻純黑公貓,蹲伏在牆垣上迎著溫和的夕陽睜大眼睛四處貓貓看(瞭望),一點安逸夾雜了一點緊張神情在斜陽中匍匐,公貓們大多數左耳上方被剪了一截,牠們毛色透著亮澤,身形渾圓,行動俐落,表示被餵養得還算健康,動作異於一般家貓的懶散與笨拙,個個眼神散發著機警、對人不信任的神情,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牠們驚嚇而弓起脊背準備逃竄。

有一隻神情溫合、黑白毛色相間的公猫,會從另一邊濂讓居圍籬草叢中鑽出來,牠與其他街貓不同,是一隻很黏人,喜歡在駐足與牠打招呼的行人腳下磨挲不停,喉嚨不斷地發出撒嬌的咕嚕咕嚕聲,一位每晚定時來餵貓的志工萬小姐說:「這一隻是濂讓居這邊的貓族, 牠是一隻典型棄貓,還改不過以前與主人相處的習慣,由於太黏人,曾經一度失蹤了 20幾天,我心想大概再也見不到牠了,想不到有一天,牠終於帶著滿身髒污和疾病回來,瘦得不成貓形,幾經餵養與醫療最近才恢復健康,等牠身體更健康後再帶牠去結紮。」

愛貓人與恨貓人
萬小姐是榮總退休護理長,住在附近,是個愛貓人,家裡已經收容了 5隻貓咪,還是放不下此處佔據 2個地盤的貓族們,所以每天傍晚都會帶貓食來此餵牠們, 2群貓族也都對她很友善,一見到她或聽見她的呼喚聲音,會立刻從幽黯的灌木叢中鑽出來,圍繞著她。

「貓群們的領域性非常固定,牠們不輕易跨越別的族群領域,安穩而隱密地獨自生活,愛乾淨,沒有侵略性,聰明、溫柔,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另一位陳小姐也是每天騎著腳踏車帶一大袋貓食來此餵貓,她是政治大學外文系畢業,中國時報編譯組甫退休的記者,一邊打開貓食調配飼料一邊招呼牠們,那一隻與她熟識的黑白相間公貓,會繞著她轉,偶兒伸出腳爪抓一下陳小姐的手肘,這是牠一貫的親密招呼方式。

龍淵里整個里分為好幾個地盤,盤據著好幾夥街貓群,在和平東路95巷中有一座小公園,公園旁那一座古老土地公廟,廟旁也有另外一組愛貓志工每天定時來餵養,那是林太太及台大外文系畢業目前已退休的張小姐,兩人也是固定在每晚 7點左右到此餵養貓群,李太太是資深志工,她對此區貓族狀態瞭如指掌:「每天餵養一次,是維持牠們最基礎的營養份量,其他時間還是要靠牠們去覓食,社區居民有些對這件事很不諒解,總認為這項行動會污染社區,其實我們餵完後都會主動把食物收拾乾淨才走。」

每晚固定在土地公廟前收拾資源回收,陳老先生對這一群志工讚譽有加,他住在街對面兒子開的全利雜貨店裡有數 10年了,看著流浪貓兒們欠缺照顧的悽慘狀況,也看著貓兒們受到照顧的健康樣子,前後差別很清楚:「這兩個太太很有愛心,現在龍淵里很少看到病瘦的貓了,而且公貓接受結札之後,晚上打架吵得鄰居睡不著覺的狀況也改善了很多。」他也是個善心人,每天在土地公廟門前安置了幾個簍子,讓附近居民把可以回收的資源丟在此,然後分門別類地整理好,拿去回收站,作作好事也討個心情愉快。「不過,還是有少數幾家住戶,天生討厭貓,不管如何解釋都不能接受餵貓,總是會與志工們吵架,怪我們多管閒事。」張小姐一邊調貓食一邊敘述甘苦談:「有一次還叫警察來驅趕我們和街貓,警察反而倒過來對她解釋,規勸也是沒有用,還用垃圾丟我們,實在沒有辦法!」

其實龍淵里是最早配合世界TNR協會台灣動檢所,第一批進行街貓照顧的地區,台灣TNR開始於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設立的組織,到現在已經邁入超過 10個年頭以上了。龍淵里社區與別處比起來,此處街貓顯得健康、清爽。陳老先生前一陣子也接受張小姐建議領養一隻成年公貓,領養的貓都會經過獸醫結紮手術並進行驅蟲,身體健康,他說:「剛開始養得肥肥胖胖的,不過過慣了獨立生活的成年貓兒們,不太習慣被關在家裡,沒多久便偶兒回來吃飯,大部份時間都在外頭流浪。」其實也沒有關係,只要看著牠們健健康康,過得輕鬆自在也就好了,陳老先生是典型福佬人,篤信民俗佛教,他認為人類與動物都是同樣一條生命,要尊重每一條生命,不可以殺生,貓是很有靈性的動物,更要加以愛惜才對,說著便回身對著笑容可掬的土地公和土地婆雙手合十地拜了幾拜。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