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淑
人間國寶漆藝師
作者:賴瑞玲 攝影:本刊編輯部
游漆園(Lackunst)
夏至時節依約前往採訪,黃麗淑藝師微笑相迎,夫妻倆早上剛去觀賞難得一遇的重瓣荷花,剛進門不久。為了推廣漆器工藝,藝師先是投入生活漆器設計創作,之後致力於漆器藝術的教學與推廣,2009年坐落於南投草屯群山環繞宛若世外桃花源「游漆園」漆藝工坊建設完成,在黃麗淑身上可見其對漆藝藝術的講究與追求生活美學的用心與熱情,持續推廣漆工藝,具高度傳習能力與意願。
1999年從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前退休,因為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旋即到台南藝術大學古物所和雲林科技大學文資所擔任講師; 10年期間舟車勞頓樂此不疲,因其認真個性和使命感使然。2010年開始每年舉辦為期3個月的漆藝課程傳習,向文資局申請經費,除了用於講師費用也負擔學生材料費讓其完全免費學習;待他們確認自己要走的漆藝人生路後,再讓他們添購屬於自己的工具或是材料等,培養出一大批髹漆藝術講師,任教於學校或是社區大學。
「游漆園」是黃麗淑藝師的創作根據地,其規劃相當多元,授課教室、倉庫與展示空間,園區濕氣充足,空氣清新,庭園內種植各類花草樹木、池塘流水等。種植有鳶尾、苦楝、睡蓮、百合、芳香萬壽菊、朱槿等。黃麗淑藝師對周邊的環境觀察入微,作品結合木、竹、藤、石、金屬等多項媒材,創作題材都從生活體驗出發,根基傳統不斷創新。
游漆園命名,來自曾任漆園吏的莊子有所關聯,莊子崇尚自然無為的生活哲學,符合黃麗淑最愛創作的自然風光及生活周遭的題材。追溯《南華經》中「莊周夢蝶」的逍遙悠游境界,以及在《論語》中所闡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等理念,從創作中去體悟生命的目標,尋求內心豐盈和創意的美學生活。黃麗淑甚至會撥空幫園內的「嬌客」親手製作竹製的水上屋,供鴨子或鵝眷們棲息,用心深耕夢想莊園。此外,經常有來自各地藝文界或是工藝界人士參訪聯誼,甚至也有來自對岸或是世界各國如日本、瑞士、英國等友人前來交流切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台灣漆藝的研究與保存
黃麗淑藝師1949年出生於屏東縣里港鄉,1972年從國立藝專(今台藝大)美工科畢業,1984年拜師陳火慶學習漆藝;1989年連續3年以作品:竹編、漆器、籃胎漆器參賽,皆獲得「全省美展」第1名,得到永久免審資格;1991年榮獲日本石川縣The Japan Design Competition銀賞獎;2009年獲南投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美術「漆工藝」保存者;2020年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工藝「漆工藝」保存者,亦即人間國寶。
黃麗淑深感東方漆器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從1996年起展開田野調查,爬梳台灣漆器工藝史,有計畫性地策劃並完成漆器工藝長期人才培育任務,開啟漆藝傳承與推展契機。同時,也完成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委託的漆器類典藏品整理分析研究、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委辦的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之日治時期總督府日用漆器之調查等學術研究。
值得一提,黃麗淑藝師讓社會大眾重新發現漆藝大師陳火慶的勳業;邀請他到手工業研究所開課,點燃第一把台灣漆器工藝復興的火炬。藝師不僅傳習陳火慶大師對漆料特性的掌握,及堅持30道工序紮實的技藝,她強調說:「陳老師一點漆都不浪費,直說『這像從樹上流下的血液般珍貴』。」她更在大師身上目睹其對工藝材料尊重珍惜的態度和愛物惜物的精神。
黃麗淑藝師另一項貢獻是1996年排除萬難舉辦為期10個月的「漆器藝人陳火慶技藝保存與傳習」活動,請到兩大名師:陳火慶與王清霜共同指導,並跨海邀請2位對岸老師,讓學員們有機會認識不同風格的漆藝技術。其中多位學員如今已成為漆藝創作家,成功達成傳習薪火的使命。黃麗淑藝師精研傳統漆藝,熟知漆藝各種技法,結合不同媒材,使用不同材料的胎體,充分體現髹漆工藝知識、技藝。除承繼傳統漆藝展現獨特的藝術風貌外,並為 台灣及亞洲地區漆藝史、產業史、漆器和技術之重要研究者。黃麗淑藝師對漆藝的熱情溢於言表:「我很明白漆器知識,很喜歡做漆藝,很樂於做漆藝研究與傳習。」
黃麗淑藝師擅長多種髹漆工法,作品技法與創作媒材,風格多元且屢有創新,並積極投入漆藝研究論述,出版研究著作30餘,足為 台灣漆藝的研究者、保存者與教育者,對於 台灣漆藝發展貢獻良多。黃麗淑藝師重要著作計有:《竹籐產品開發研究》、《竹木漆新產品開發》、《籃胎花器開發》、《手工紙工藝利用研究》、《陳火慶藝師生命史及作品集》、《台灣漆器文物風華》、《傳統藝術叢書 ──台灣的漆器》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漆器類典藏品研究案》等。多次舉辦師生聯展並出版作品集,例如《蓬萊敘事》(2012)、《漆韻生動》(2015)、《漆彩繽紛》及《人生漆時》(2017)及《游漆孕事》(2022)等。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