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封面故事 〉 鍾文音

熵女孩 Entropy Girl

鍾文音

小說裡的角色獨舞

The Protagonist’s Solo In The Novel

文:朱介英 圖片提供:鍾文音 攝影:小末、小路、Tom

能夠寫出這樣的小說,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花費的精神和體力,絕非一般小說家讓思緒自由飛翔所流洩出來的敘述法可以比擬,作家鍾文音用盡許多精力蒐羅豐富的資料,以本土、現場、在地的心思,當一個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敘述者,娓娓地述說著台灣傳統庶民生活的苦難,句句發自每個角色的心靈獨白,不只是經歷過那些個歲月的人讀了心驚肉跳,即使未曾有過與書中角色相同的痛苦經驗者,看了也會有許多共鳴,只要閱讀任何一本她的小說,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年輕的歲月中,應該承載著千年的蒼老靈魂。

鍾文音還很年輕,你很難在看完她的小說之後,再與現實的她產生聯想;她的小說作品很多,比較有重量的小說《艷歌行》、《短歌行》、《傷歌行》、《想你到大海》、《在河左岸》等寫盡了台灣本土在地的人間苦難,她的散文《寫給你的日記》、《憂傷向誰傾述》、《捨不得不見你》、《最後的情人》等又寫著背負一種浮游生物的宿命,活脫脫像一位形單影隻、孤苦伶仃的都會漫遊者的靈魂,漫無目的地在人間遊蕩,以冷漠的眼睛觀看著急流般飄過視窗的人群萬般臉孔,好似宇宙空間裡恍恍惚惚躍動著,卻找不到痕跡的量子(quantum),以波粒二向性的能量湧動,少數蝴蝶在都會角落煽動著翅膀,卻足以引發整個靈魂世界心肌懺動,就像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引用班雅明說的:「那是一種『在城市面前無能為力』的感覺」(Benjamin, Walter. 2003:006)讓人很好奇,這麼一個現代都會小女子,竟然沉埋在她自己好幾個世紀的記憶裡,一字一句地書寫著數十萬字,甚或百萬字的人間故事,鍾文音的氣息貫穿著她的全部作品,想要透視她的心靈深淵只是徒然,唯一的方法,蘇珊.桑塔格告訴我們:「不應通過作者的生活去理解作品,而應通過作品去理解作者的生活。」(Benjamin, Walter. 2003:005)因此,閱讀鍾文音,要為這個作家在認知裡建構一個形象,只好從作品中去搜尋她的蛛絲馬跡。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二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