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微時代文創陣列 〉 羅珮嘉有自己的解藥

反正明天還是一天

羅珮嘉有自己的解藥

文、攝影:本刊編輯部

羅珮嘉是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協會秘書長,出生、成長在純樸的嘉義。離家讀大學之前,嘉義的街頭巷尾都是她佇足嬉戲的場域,對電影這個領域全然陌生。台灣社會型態轉變、文化衝擊、經濟徘徊、政治動盪,電影市場狹小,戰後有過一陣子引領華人電影黃金時代,大眾傳播科技發展出來,影音藝術瞬間被電視、無線電以及後來的網際網路等影音匯流風潮影響,電影始終隱然地走在熱媒體與冷媒體潮間帶中兀自潛流。不過這門藝術卻毫無緣由地在羅珮嘉的潛意識中生根茁壯。

1997年她離開嘉義遠赴美國就讀加州州立大學Northridge廣電系,2003年回到台灣旋即拋開愜意的美式生活方式,滑進台灣傳播影視圈的漩渦裡,生活頓時變得馬不停蹄,凌晨出班,半夜回家成了家常便飯,也體會到團隊合作樂趣無窮。是2005年為了實現研究電影理論的夢想,前往英國就讀倫敦大學Birkbeck分校電影研究所。

知名電影理論學者,如提出男性凝視的女性主義電影史學家蘿拉.莫薇、新形式主義大師大衛.鮑德威爾,都在學校授課,對於影史的研究在這個時期穿越時空,進入羅珮嘉的自我靈魂對話場域。茁壯了她的電影工作理念。工作、掙錢糊口、生老病死、政治對立、社會規範與侷限是我們一輩子都無法避免的現實課題,那麼書籍、電影、藝術文化和旅行,就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她深自慶幸人生道途一路上都有電影相伴熬過許多考驗,尤其當害怕和挫折時,她必定告訴自己:「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感謝老天爺讓電影成為生命裡的解藥。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創刊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