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微時代文創陣列 〉 陳央

自小擁有瘋瘋的自信

陳央

熱愛油漬搖滾

文:鄭媛中 圖片提供:闊思音樂、陳央

很多人認識陳央這個名字,是從2019年台灣歌唱選秀節目《聲林之王2》中以搖滾音樂和獨特的嗓音演唱,為幾位導師以及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更於隔年發行單曲《黑色黑色》、《Love Is》成為代表作品。她以酷女孩形象示人,對沒有機會深入了解的人總有些莫名的距離感;從創作音樂的角度深度去挖掘,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個不一樣、獨具魅力的搖滾女孩。陳央對搖滾音樂情有獨鍾,比起另類搖滾中的一大派別──龐克,她更喜歡深具精神層面意義的「垃圾搖滾」(又稱為油漬搖滾Grunge Rock),這從她創作的音樂作品風格,就已經透露出些許端倪了。

文化沒有永遠的主流
迄今,陳央已經創作出超過100多首歌曲,她喜歡用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讓人揮之不去的編曲技巧,去除繁複冗長的歌詞,她為的歌詞大多簡單明瞭。她表示:「音樂能表達一切,音樂自己會說話,它傳遞出的能量、意義,甚至是背後不言可喻的象徵都是股強大的力量,並遠大於僅僅文字所能表達的。」就像她熱愛的搖滾音樂一樣,隨著時間的洗鍊越發雋永,她希望藉著自己的音樂,傳遞同樣的精神,讓更多人認識搖滾音樂。

攤開音樂發展史,從遠古石器時代以敲打石器製作成各種容器供應生活所需,這種簡單的製品卻能發出聲響,可以製作出各種結構、形狀以及材質各異的樂器,它們能發出不同音色,成為音樂的原始型態。音樂必然從簡單的節奏開始,到不同音調與旋律;從一把樂器的獨奏,到不同樂器的合奏、協奏,再到一整個交響樂團演出,造成音樂文化的基礎。當前西洋古典樂派稱霸歷史好幾個世紀,它幾乎影響了每一片大陸、每一個國家,甚至是每一個個體,從單一的濫觴直到百家爭鳴,各種富有特色的樂風相繼出現,在各種民族、地理、區域發展,或許消失了西洋古典音樂的面貌,也或許脫離不了它的影子,不可否認每一種音樂都有其基本的聽眾與忠誠愛好者,包括在國家音樂廳裡聽到氣勢磅礡的交響樂團演奏,或是從不見天日的地下音樂鑽出頭來的民俗音樂風,都有其吸引人魅力;也許你喜歡的樂風在某個年代,某塊大陸上大放異彩,形成一股主流文化影像全世界;也許是受青年族群愛戴的次文化;也許在歷史上默默無聞,卻在某個角落異軍突起,紅透半邊天。總之,音樂從主流走向分眾,分支成河,又由分眾形塑主流,匯流成海,主流與分眾已經含糊不清了。

文化沒有永遠的主流,也沒有不變的正統,時至今日,大眾音樂的力量已經不容小覷,早已經跳脫傳統音樂理念的範疇,轉變成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信仰。直搗音樂的本質──心靈,無論你是失意的城市邊緣人、漂流四海的吟遊詩人、事業有成的經營者或是異鄉浪人,它道盡人生苦楚、悲歡離合,或敘述世間忿忿不公不義,訴說、安撫或發洩愛慾情仇,你不必說話,一切盡在音符中。

毋須為功課煩惱
搖滾音樂對陳央來說,便是這樣的存在。在人生不同階段、不同心境下,音樂總扮演不同的敘述角色、發揮不同的發洩作用。她回憶道:「啟發我踏上音樂這條道路的契機是在國3那年,正逢考高中的升學轉折點,我原本不擅長考試,對音樂倒是有幾分自信,我還是決定好好努力準備一次段考,對自己打氣喊話,結果免不了全面滑鐵盧,只有公民一科勉強擦邊球在及格邊緣,我知道我對課業沒有天賦,當晚就直接把家教取消,不再為課業煩惱。」

升上高中後,陳央把希望寄託在音樂創作上,適逢社團招募新血的黃金時期,於是跟好友興沖沖地加入熱音社,沒有多想,朋友說她適合搖滾,從此她的人生與搖滾牽絲掛縷,好像折斷的起司般,拉出千萬條細絲,綿延不絕。幸運地她被分到主唱組,擔任創作歌手的潛質也一一被開發出來,獨特的嗓音也從那時嶄露。回想當時,她覺得自己算是幸運,小組組員都是當屆最強的樂手,她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對創作音樂的自信促使她萌生出國深造的念頭,起初只是嘗試跟母親溝通,想不到竟然得到母親默許,於是她趁熱打鐵要了一台電腦,運用內建軟體garage band,混合許多loop自製音樂,母親答應讓她獲得信心,更加堅定立志做個音樂人。她自嘲說:「那是瘋瘋的自信。」反觀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勇氣,讓她成為現今樂壇一顆冉冉新星,帶著一點點爽朗的自信,陳央踏上一塊陌生大陸──美國。

在台灣念完高中1年的她憑藉高中同等學歷,輾轉從新加坡到美國西岸,頭1年先就讀語言學校。她轉學到離紐約、費城與華盛頓都有幾小時車程的東北部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在美國就學的3年期間,離鄉背井,逐漸體認到在更大的世界裡,自己是何其渺小與不足,於是更積極、謙遜地求學,甚至很害怕聽到別人說自己厲害。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