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遇見世界
陳佩綾
音樂是日常生活
文:林孟佳(作曲家,大鍵琴演奏家) 圖片提供:陳佩綾
只要是彈琴的人,大約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放下行李就是先找練琴的地方吧!如果是計畫好的旅程,事先找好琴房的人更是大有人在。我一向隨意慣了,總是先到定點再擲茭問谷歌,就是在這樣偶然的機緣下走進了沐思奇音樂教室,認識佩綾老師的。
還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一進去就被牆上的各國鋼琴樂譜吸引,我一眼瞥見自己在德國給學生上課時用過的教材,不禁驚訝萬分。佩綾老師穿著簡單寬鬆的衣服,笑容可掬地導覽介紹,精心佈置的教室空間,頗具北歐風格,簡約俐落,每個角落都散發著好聞的精油香,使人神清氣爽。坪數不大的小空間裡,擺放著一台吸睛的KAWAI黑色平台琴,挑高的天花板設計讓平台琴的音色得以舒展開來,鋼琴聲響清亮而不螫耳,沒有暈眩的嗡嗡聲,讓人宛如置身教堂。
音樂桃花源
原本想馬上練琴,跟佩綾老師一見如故,從教材、教學理念、信仰,一路聊到她的人生故事,轉眼間 2個多小時就過去了!不禁想著,沐思奇真像桃花源,讓人一進去就拋開雜念,忘記了時間。一手打造這個桃花源的佩綾老師,又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讓我們從進門時看見的各國教材說起吧,這些都是佩綾老師多年來累積的「戰利品」。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碩士畢業,對於幼兒音樂教育充滿熱忱,研究所期間考取了幼兒教師證,這可不是一張容易入手的證照,即便對本科系畢業生,有時都要考幾次才能到手。好學的佩綾老師並不因此滿足,除了學校所學以外,她很好奇世界各國的幼兒音樂教學,所以特地安排了一趟旅程,自費到歐洲走訪考察,從東歐到波羅的海,一路旅行到芬蘭。並師承高大宜弟子,學習最正宗的高大宜音樂教學法。
佩綾老師回憶道,走訪期間,深感歐陸對於人文教育的重視,和台灣相去甚遠。她不無感慨地說,實際接觸下來,發現台灣的教育仍舊偏重於以競爭為主調的「精英文化」,輕忽人文相關科目。在普遍的認知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無論政策再怎麼調整,教育環境也難以脫離既定的思維跟框架。對佩綾來說,影響最深的,是親眼看到東歐和波羅的海諸國落實人人平等的教育,於日常生活裡扎根的教育理念,和二元論的競爭無關,而是尊重彼此的獨特性。他們認為生活的一切皆是學習。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五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