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與青鳥
陳怡芬鑿開日常的迷宮
文:謝三進 圖片提供:陳怡芬
「陳怡芬又獲獎了!」第 5屆周夢蝶詩獎公告那一刻,177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陳怡芬這個大家並不陌生的名字,隨著揭曉,她的名字再閃亮了一次。
之前尚未出書的時候,就有許多人早已注意到她。疫情來襲前2019年,陳怡芬連獲金車現代詩獎、時報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網羅三個不同面向的殊榮;再往回顧,2017年她已在新北市文學獎現身,而那時,她寫詩還不到 1年。
陳怡芬竄起得突然,2016年才開始寫詩,短短幾年內攻克各大副刊版面,並在文學獎戰場上嶄露頭角。她的作品風格多元而成熟,連羅智成在評審周夢蝶詩獎時,都誤以為是出自資深詩人之手;然而她的寫作並非量產,《迷宮之鳥》所錄53首詩作,已是她寫作至今全部的作品──平均 1個月只寫 1首的緩慢步調,竟能累積出如此精準且龐大的寫作能量。
她留給讀者的簡介,卻總只有那短短幾句:「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現為家庭主婦。」陳怡芬,到底是什麼來頭?
寫作,鑿開日常的迷宮
11月微雨初降的下午,我與陳怡芬約在新店見面。一旁,還有另一位詩人林瑞麟隨行。陳怡芬曾在臉書上幽默的寫道:「我與詩人瑞麟住得近,約莫相鄰一顆枕頭的距離……。」這對詩人夫妻檔不僅是人生旅程的夥伴,也是彼此寫作路上最忠實的讀者。兩人皆於今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寫作能量同步攀高,熟識的文友總笑稱他們是王子與公主。而今日我們將在王子的陪同下,一同揭開公主的寫作秘密。
回溯寫作的起點,陳怡芬最初創作的文體,其實是散文。
陳怡芬的寫作旅程從2012年啟航,那年她為了跟大學同學重拾聯繫,一腳踏入臉書世界。發現許多人在臉書上書寫生活,於是她也隨興記錄自己的日常。離開職場、埋首家庭多年的家庭主婦,臉書的出現,為她開啟了一扇窗,陳怡芬說:「我開始使用臉書後,也開始寫散文,散文變成我跟外界的對話框。」這種書寫習慣,讓她打開了自己的感官,揮別過往封閉的生活:「藉著寫作,我找到跟自己和平相處的方式。」
或許因為寫作對陳怡芬而言,有著這樣的支撐力,所以她寫下的文字總那麼有溫度、毫不作假,甚至還頗有詩意。而最早發現陳怡芬這種寫作潛力的,是詩人劉正偉。
2013年的某一天,當時還只是臉友,劉正偉偶然看到陳怡芬發表在臉書上小品文,覺得寫得很好,遂提議幫忙投稿到《台灣時報》,沒想到成功獲得採用。當陳怡芬看到自己的文字,被慎重印在報紙上,隔著這麼一段審美距離,她開始產生了寫作的意識,明白自己隨興的書寫,應該往下一個階段邁進。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六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