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悔之
依夢鑄句.以藝事佛
文:劉曉頤 攝影:本刊編輯部
眾所周知,許悔之年輕時就以一手好詩著名,長年來擔任媒體、出版工作,迄今一生都在從事文化工作,無論作為一位創作者,或者服務創作的人,包括編輯出版、辦文藝營、辦文學獎,以及2009年2月2日創辦「有鹿文化」,也是許悔之一次鄭重、詩心的落實。許悔之表示:「本質上,我這一生最主要的核心都跟文字有關。」
「美跟空性的智慧(般若),是我一生的兩個支柱。」許悔之堅定地說。
五十歲起展開斜槓創作
近年來,許悔之又多了一個新的身分 ──藝術創作者,熱衷於手墨創作。何謂手墨?原始出處如《新唐書 .李彥芳傳》:「家故藏,高祖、太宗賜靖詔書數函……皆太宗手墨。」清朝的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一:「日華手墨,余曾見之,體雜行草。」對許悔之而言,手墨二字是他於展出時所獨用,通常大家用「筆墨」、「書畫」、「水墨」等名稱,鮮少出現「手墨」二字,他表示自己從事的藝術創作非僅書法與水墨畫,而融入許多其他創意元素與媒材,故他稱之為手墨。
許悔之的手墨創作始於抄經,他是一位佛教徒,抄經是他處於生命風暴中的獲救途徑之一,他說抄經時的專注,足以使他忘卻憂慮、恐懼、憤怒、不安。在散文集《但願心如大海》提到:有天凌晨,他抄寫觀世音菩薩普品門,抄到手累,閉目休息時:「眼中心中可以感覺無量無邊的柔光紛紛,宛若細碎的鵝絨漂浮在空中,那一刻,我感覺到真正的平靜、自在、內外不分,好像我的心與這個世界不再衝突乖違了。」(許悔之,2018:67)
由於抄經的字體氣韻獨特,因此在2017年第一場展覽原本做抄經書法展,但是他已開始衍伸出手墨藝術創作,以墨為底,作出各種顏料、效果和畫面。畫廊人士對他說,他已經 50歲了,錯過學畫精華期,勸他不要再畫畫,僅僅老實抄經。許悔之回憶說:「他講的其實也有他的觀點,不能說他錯,但我內心就是很想用墨作效果,再寫我的詩句。我想發揮的是墨滴漏轉印揮灑。」當時沒有辯駁,但心意已定,他籌備作品時,就是默默地進行他的手墨創作,心想「如果覺得不適合展出,不展沒關係,我只是忠於自己,做自己想做的,無得就無失。那是我內在的渴望,我只是順應,就像一條河流要流往哪 裡,我就為它開鑿一個方向前進。」許悔之說。
結果對方接受了他的創作成果,他第一場手墨畫順利展出,佳評如潮;許悔之受到鼓舞,更加確定這是屬於他中年後的「斜槓創作」。之後幾年來,他收到手墨作品邀約展出不斷,陸續參加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Art Plus Shanghai……等多種藝術博覽會之聯展。2018年 3月,台北「敦煌藝術中心」舉辦《你的靈魂是我累世的眼睛:書寫觀音書寫詩 .許悔之手墨展》;2019 年 3月,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辦《以此筆墨法供養:許悔之手墨展》;2020年 8月,台北「大觀藝術空間」舉辦《夢中繁華:許悔之手墨展》,並應台北市立美術館之邀,參與《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聯展,進行名為《字,療》的書寫行動計劃,敦煌藝術中心並為他印製了了大開本的《許悔之手墨集》,大觀藝術空間則為他出版同樣大開本的精緻畫冊《人生底色,微微生香 ──許悔之手墨集》。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六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