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微時代文創陣列 〉 徐秀美

用藝術再現生命的脈動

徐秀美

需要無限的空間

文:劉華鯨 圖片提供:徐秀美

與生俱來的空間感
對創作者而言,「記憶」和「經驗」是他們作品情感的主要來源。「徐秀美許多小時候的記憶,直接或間接開啟她對藝術熱愛。」(王蕾雅,2003:62)徐秀美從小對於空間有極敏銳的感應,她喜歡獨處,唯有關起房門,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有一天,她拿起一個方紙盒,把自己喜歡的小東西都裝進去,。有了這個小盒子,無論人到那裏,她似乎就不再對身邊的一切感到陌生了,小方盒的空間成為她承載夢想的世界。

小學2、3年級,徐秀美搬到一個住家上有閣樓的地方。閣樓裡有前一位住戶留下的鐵絲和娃娃,她突發奇想,把鐵絲彎來彎去,做成有隔間的房子,當作娃娃的家。鐵絲在巧手下,區隔成各個獨立不同的空間。憑著這樣與生俱來的空間覺知能力,對空間的概念和藝術的啟蒙,也在此時萌芽。20世紀1950年代,哲學家、思想家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曾提出「空間思維」的概念,他認為「被想像力所擄獲的空間,不再可能跟測度評量、幾何學反思下的無謂空間混為一談。它有生活經歷,它的經歷不是實證方面的,而是帶著想像力的偏見,特別是這種空間幾乎都散發著一股吸引力。」(Bachelard, Gaston. 2003:55)正是這種充滿故事充滿想像的空間感,使徐秀美的藝術有著一種迷人的魅力。

為倪匡的小說代言
學校畢業之後進廣告影片公司工作,當時在《聯合報》聯合副刊擔任主編的平鑫濤,看了徐秀美在其他報章雜誌的插畫,找她來幫瓊瑤的小說設計插畫,從此,徐秀美的插圖不只在《聯合報》刊登,《皇冠雜誌》、《黛雜誌》等各式各樣的報章雜誌上都能看到她的作品。

徐秀美也曾為倪匡小說畫封面,總計畫了43本。當年遠景出版社接到這套小說時,總編輯本來要自己設計封面。沒想到他看小說看得入迷,離截止日只剩5天,才驚覺來不及設計封面,趕緊找徐秀美幫忙,短短5天時間,徐秀美來不及看小說,也沒有時間深入了解小說裡的人物角色,只能看題目,發揮對科幻空間的想像力,以直覺設計封面。倪匡看到她設計的封面後,非常滿意,說這就是他想要的封面。

徐秀美的封面作品,除了展現自我的風格,也充分表現了倪匡的想法,倪匡也認為徐秀美是他唯一代言人。2013年在香港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書展,倪匡的團隊也邀請徐秀美帶原作到現場展出;倪匡覺得,別人雖然畫得不錯,可是沒有讀懂他的內心世界,只有徐秀美抓到他想要的感覺。徐秀美說:「對於藝術的感受,有時不需要透過言語、文字、或視覺,就能直接碰觸到,那種感受本來就在我腦袋裡,自有一個內在航道在運行中。」

全觀式藝術家
早期在報章雜誌畫圖,經常會有讀者來信。徐秀美平常不太回覆來信,因為覺得自己不是公眾人物,只想當一個單純的創作者。但一封信令她印象深刻,讀者說他看徐秀美的畫多年,仍無法分辨徐秀美真實的性別,且是以男女老幼哪種視角著手。
一般來說,當我們看到一幅畫時,畫裡的男性是從女性或男性的視角作畫,其實很容易分辨出來。然而在徐秀美的畫裡,老人有老人的樣子,男人有男人的樣子,如果想從畫作中判別出畫家本身的性別或年齡屬性是有難度的。因為,在她的創作裡是中性的,是沒有性別意識與年齡差距的,超趆性別呈現開放的「心空間」。

綜合這些多元角色,徐秀美認為自己無法被定位為男女老幼的特定一項,能悠遊在各個狀態裡,這樣的模式讓她最感到自在。然而,年齡或性別固然沒有限制她作品的發展,女性本身的敏銳特質,使她的作品相對於男性創作者,要更為細緻,更能表達內心的感受。
論者指出:「從徐秀美性格來剖析,發現到她本身的『性格』和『創作』是一體多面呈現,她敏銳度相當高,對於自己內心及社會之間互動,有相當程度反映,而在作品中即能發現她這部分的特質。其次,好奇心及開放的價值觀也是她創作衝勁的來源不論對任何事或物都抱持這種精神,這也是驅使徐向各式表現形式挑戰的動力。」(王蕾雅,2003:62~63)徐秀美認為自己是個全觀式的藝術家,從插畫、服裝設計到雕塑,她喜歡用廣角觀點去做全方位思考,不只侷限在特定方面,而是能跳脫,看向更遠。這樣的方式讓她呼吸自由,她說:「我常開玩笑說自己是缺氧的人,必須要無限大的空間讓自己可以呼吸。也是因為這樣,所以當完成一樣事物,覺得好像到了一個高點時,就會需要再給自己另外一個標的,因此我不斷在尋找空間。」這隱然成了她不斷前進潛在的動力。

徐秀美不斷嘗試突破,挑戰各種藝術創作。廖惠英曾說:「1980年為台灣女性在藝術領域發展關鍵時期,徐秀美在插畫部份的創作,不論在發表數量或表現形式在當時皆具特色,甚至她還以插畫以外的創作形式,如服裝來做創作發表。徐對於各形式創作之突破,都顯示徐在1980年代為藝術創作中重要女性之一」(廖惠英,2006:56)在服裝設計方面,徐秀美特別注重是否能抓住時代的氛圍,不只是環境背景,也包含人的造型。她認為以前所謂某些舊時代的插畫,經常畫著當代生活的事物,但服裝美感卻不具當代感,像美人圖片般,有固定的形式,人類身材也與實際比例不相符。她認為每個時代應該有這個時代對美的詮釋,所以她喜歡把自己當下對於美的定義與感受,放入創作中,而這種觀念和想法也成了她的創作特色。徐秀美說,有一篇文章提及,美學課老師介紹徐秀美的作品,發現她畫的女生都是平肩。徐秀美覺得很有趣,研究者觀察她畫裡人物的髮型、衣服、眼神外,竟還注意到這樣的細節,這也許就是她;徐氏風格的特徵之一吧。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九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