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譜曲》
楊子澗
在時間的風景裡探詢
作者:李桂媚 圖片提供:楊子澗
與風景對話
在〈剖析楊子澗詩集「山水譜曲」──代自序〉一文裡,楊子澗指出,詩集《山水譜曲》是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的「初老日記」(楊子澗,2017:11),以此觀之,這本集子名為「山水譜曲」,其實不只是山水交織出的樂章,亦是詩人的階段性年譜記錄,以及映照人生的光譜與旋律。細細品味詩集《山水譜曲》,不難發現,諸多詩作都充滿時間感,物理性的時間表現在風的吹拂、雲的飄移、水的流動、岩石的刻痕,以及四季嬗遞、花開花落,心理時間則體現在記憶,透過風景的媒介,喚醒詩人對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思考,內在時間意識讓風景因而擁有不同的寓意。
時間是一個複雜的命題,許多因素都影響到人對於時間的感覺,現象學將時間分作三個層次:「一是世界時間,即透過時鐘客觀指出的時間,二是內在時間,每個人有自己的心理感受,透過回憶也能讓過去的時間重現,除了內在時間,尚有第三層內在時間意識,對於時間的覺察。」(Sokolowski, Robert. 2004:192~193)當物理時間一分一秒前進時,心理時間一方面受到當下感受的影響,讓人感覺比實際時間更快或更慢,另一方面,亦受到過去經驗與未來想像的影響,形成獨特的時間感,因此,A.J.古列維奇便指出:「時間的感覺和知覺涉及文化生活的真正本質。」(古列維奇, A. J.,1992:302)。
楊子澗時隔 40年重訪武陵,寫下〈睽違──記武陵七家灣溪的櫻花鉤吻鮭〉(楊子澗,2017:18~19),透過詩與櫻花鉤吻鮭的對話,串連起過去與現在的心境,詩作首句:「久違了,都近四十年了」點出世界時間,次段刻畫七家灣溪之景,奔騰的溪水「激起雪花般的狂浪」、「山風/徐徐」、「櫻花的開落」都呼應著時間的不斷前進,然而景物雖如往昔,人卻已從青年邁入耳順之年,就像現象學所指出的:「回憶是新的經驗的開始」(Sokolowski, Robert. 2004:202),思緒讓詩中我連結起過去與現在,第三段隨著作者的意識,將時間推回到年輕歲月,記憶裡的自己擁有「一頭亂髮放縱一顆自我放逐的心」,第四段道出當年未說出口的心事:「我離家已太遠」,末段,一方面肯定櫻花鉤吻鮭已適應環境,另一方面感嘆:「而我,仍然找不到我回家的路……。」「家」是心靈歸屬的所在,也是夢想的象徵,儘管詩中我自嘆找不到路,但這同時意味著,漫漫四十年來,詩人始終嘗試著追尋屬於自己的路。
同樣以七家灣溪為描摹對象的〈七家灣溪與鷹〉,最後一段看似採用鷹的視角發聲,其實亦是詩中我的獨白:
聽到唳鳴聲了嗎
那是我不斷追逐
永不停歇的信念
把天際線留給我(楊子澗,2017:30)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此處不僅僅是觀景瞬間的心靈對話,更涵蓋了曾經、當下與以後,鷹的鳴叫並非在同一個時間點出現,但大腦將前一刻的鷹鳴與現在的鷹鳴連結,形成了聲音連續的記憶,「不斷追逐」、「永不停歇」則是橫跨過去、現在與未來。一聲聲的鷹鳴正如我的逐夢精神,堅定且不輕言放棄,「天際線」一方面代表城市建築的高度,另一方面是生命輪廓的表徵,期盼在人生的航道上,不只是能飛得又高又遠,更能一步步成就夢想的藍圖,整個段落以方正對齊的形式呈現,也是追求完美的象徵。
鴻爪足跡
在楊子澗筆下,足印亦是時間的痕跡,〈佳陽沖積扇〉一詩裡,一株松在隔岸靜靜看著:「扇上的人們來去如折疊的扇/看過太多的旅人行腳如浮雲」(楊子澗,2017:26),來來往往的旅人終究是過客,最後只有暫時留下的腳印,代表逝去的時間,以及曾經走過的身影。〈步道上的腳印〉記錄著人生旅程的心情,「每一個腳印,在山徑上/濡溼一聲聲幽微的鷹鳴」(楊子澗,2017:88),不論成功或者失敗,每一次踏出的步伐都是珍貴的經驗累積,走過時間與生命的變遷,詩人停下腳步自問:
回頭檢視過步道上的腳印嚒?
是否有些凌亂帶著些慌張
每個腳印的故事還清楚記得
抑或是已刻意遺忘?(楊子澗,2017:88)
回顧人生旅程的點點滴滴,那些面臨轉捩點的猶疑或焦慮,都已成為過去式,曾經情緒的風起雲湧,如今只是雲淡風輕。
〈誰的足跡遺落在雪地上?〉則將目光注視在地面的積雪,從足跡看見自己:
昨晚一波寒流
和著今晨的急雪
將大地全都染白了
標高3158米 氣溫
零下四度 天色灰
風冷冽 手足僵硬
一列木棧道
迤邐蜿蜒而上
銜接合歡尖山捲起的
雲霧 雪已成冰
濕滑難以行走
心情 難以平復
誰的足跡
遺落在雪地上?
那一定是我
過去的我回來
看我 未來的
我(楊子澗,2017:44)
首段的「昨晚」與「今晨」都是時間詞,詩人依照時間順序描述天氣現象,然而,「和著」一詞讓不同時間的氣候有了連結,共同造成了滿地積雪與寒冷的情境,第一段的「標高3158米」已提供空間訊息,第二段進一步點明地理空間是合歡尖山,下雪導致步道寸步難行,值得注意的是,木棧道亦是人生旅程的隱喻,由登山入口到攻頂的距離或許看似不長,但在下雪的情況下,必須面對手腳冰冷、視線不佳、地面濕滑等種種考驗,就像人生永遠無法預期會遇到什麼挑戰。第三段提出雪地的足跡是誰遺落的問句,緊接著自問自答,第四段闡明足跡是過去的自己來到未來,來到當下探訪現在的自己,並通過「一定是」表達對答案的肯定,從現在的時間點來思考,雪地的腳印是在過去的時間裡留下的,這些足跡是時間的證明,也隱喻著歲月帶來的累積,因此當詩中我回首一路行來的足跡,彷彿看見過去的自己,看見來時路的歷程。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