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微時代文創陣列 〉 現代詩的蝴蝶意象

現代詩的蝴蝶意象

林廣《蝶之舞》

作者:李桂媚 圖片提供:林廣

蝶舞翩翩
林廣在詩集《蝶之舞》的序詩〈蝶舞〉,以毛毛蟲來形容自己的寫作歷程,只有熬過幼蟲與蛹的階段,才能蛻變為翩翩起舞的蝴蝶,此一信念亦在自序〈新詩生涯廿三年〉裡闡明:
一舞,翩然
只有毛毛蟲知道
那是冰冷過,淒涼過的
匍匐」
就寫出我在黑暗中追索的心情。(林廣,1993:4)

發表的文本就像是飛舞的蝴蝶,一般人僅注意到蝶舞的美麗,唯有作者明白從毛毛蟲蛻變為蝴蝶,以及努力突破蛹之限制的箇中滋味,書寫過程難免感覺孤獨或者進度緩慢,但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就像自卵中誕生的毛毛蟲,經過一定的成長時間成蛹,經過羽化,終於破蛹成蝶,自在起舞。

林廣從十七歲開始寫詩,早在二十三歲時就使用本名吳啟銘,與陳瘦桐共同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雙桅船》(1975),至今依舊持續投入現代詩創作與教學,他之所以能夠在詩路上一直堅持下去,或許正是源於對文字蛻變為蝴蝶的期盼,冀望能在詩的天地悠然飛翔。而蝴蝶之於林廣,不單是蛻變與美麗的象徵,在他的作品裡,蝴蝶時常以不同的形象出現,例如〈魔術詩〉:
一揮手,無數蝴蝶立刻從不存在的夢境,飛起來(林廣,2018:33)

全詩僅有一行,意涵卻不是三言兩言所能道盡,首先是詩題,「魔術詩」與「魔術師」同音,第一層意義是把巧妙運用意象的詩人形容為文字的魔術師,第二層意義則是將「魔術詩」拆解為「魔術」與「詩」,可以是描寫魔術的詩,亦可以是一場詩的魔術秀。再者是「蝴蝶」,蝴蝶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從毛毛蟲到蝴蝶的變化彷彿也是大自然的魔術,詩句甫開場就是魔術師揮手的動作,揮舞的手勢與蝴蝶的飛起相互呼應,成群的蝴蝶為魔術表演帶來繽紛的視覺景象,關於這個意象的選擇,詩人自言:「我不想用『鴿子』,因為體積太大,所以改換成『蝴蝶』。」(林廣,2018:33 ~34)其實「蝴蝶」意象不只是擁有輕盈飛舞、色彩斑斕與重生等隱喻,更銜接起其後的「夢境」,賦予詩作更寬闊的詮釋空間,從夢境飛出的蝴蝶,讓人想起「莊周夢蝶」的寓言,看似不可思議的魔術,或許同樣能引發觀眾對於真實與夢境的思辨,魔術如夢,人生亦如夢。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描摹夢境時,使用了「不存在的夢境」,「夢境」是虛擬的世界,「不存在」則是對於存在的否定,兩個否定性質的辭彙連接起來,究竟是現實還是幻象呢?

莊周夢蝶
「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文寫道:「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王叔岷,1999景印三版:95)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在夢中自由自在的蝴蝶並不知道自己是莊子,待莊子從夢中醒來後,提出了是我在夢中變成蝴蝶、抑或是蝴蝶在夢中變成了莊子的問題,嘗試通過蝴蝶與莊子的主客體轉換,闡釋「齊物」之概念,即物我皆同,無所謂高低或者虛實之分。這個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在現代詩裡同樣經常出現。

丁旭輝即曾指出:「〈齊物論〉中的蝶,自是想像之蝶、虛構之蝶、夢境之蝶,台灣現代詩接受了此一想像之蝶,而轉化為多方隱喻,甚至納入現實之蝶、真實之蝶,並賦予《莊子》的內涵與詩學的想像。」(丁旭輝,2010:223)

閱讀林廣詩集,諸如〈給時間〉、〈小詩錦〉、〈詩的圖騰〉、〈凡人五衰〉等詩都能見到「莊周夢蝶」典故的運用,〈給時間〉第五節是這麼寫的:
當我面對明鏡
看到了栩栩如生的蝴蝶
莊子,我聽到你
驚徹天地的笑聲(林廣,1997:36)

時間在容顏留下了歲月的痕跡,詩中我面對鏡子所反射出來的鏡中影像,辯證起實像、虛像的課題,緊接著想起莊子的蝴蝶之夢,會不會對鏡的我也在鏡中人的夢裡,最末,詩中我彷彿聽見莊子的笑聲,亦即體悟到莊子逍遙自適的想法,因而對於消逝的時間不再感到焦慮,對於年齡的增長,同樣能豁達以對。

〈小詩錦〉第二節以「壓在《莊子》裡的花瓣」為題,連結起花朵與蝴蝶的形象,一來花與蝶都是美麗的象徵,二來盛開的羊蹄甲有五片花瓣,乍看之下就像是蝴蝶的頭加上四片蝶翼,其次,綻放花朵的羊蹄甲,也像有一群蝴蝶停在樹梢上:
葉子讓風感知了
自己的存在
假如你相信愛情
春天,羊蹄甲的花瓣
會從齊物論鉛字堆裡
化成蝴蝶,飛起來(林廣,1997:54 ~55)

當葉子在樹上,我們目光所及往往不會是單一片葉子,然而,當葉子隨風飄落,它就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風與葉子的互動,不僅讓人注意到葉子,同時讓人感受到無形無色的風之存在,從愛情的角度來看,葉子與風如同互補的情侶,因為對方的出現,生命有了不一樣的風景,甚至可以說,因為對於愛情有盼望,看待世界的想法開始有所不同。自〈齊物論〉篇章飛起的蝴蝶並不是真正的蝴蝶,而是隨著閱讀流轉的思緒,從莊子「齊物」的觀點來思考,葉子與風必然有所分別,但看似不同的個體,都是氣的轉換,萬物其實無所分別,再者,春天、花瓣、蝴蝶都是生命的象徵,代表著生生不息的循環,落花在此刻是終點,在夾進書頁時則有了新的起點。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一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