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揮灑
羅榮源馳的色彩王國
作者:郎亞玲 圖片提供:羅榮源
建築師化身藝術家
有一種人,無論你在18歲、38歲、還是58歲時認識他,他給人的感覺總是如出一轍,彷彿這人飽經世故,壓根不見滄桑。但從言談之間,你會明白,隨著歲月更迭,他的確紮紮實實經歷過許多事。只是事無大小,一旦從他口中流出,都是如此雲淡風清,讓人不禁好奇他的生命情調是何等風姿?竟能「蚍蜉撼大樹」般灑脫自在。
羅榮源自台南北上,就讀東海大學建築系。由於台語與國語的語言轉換,在溝通上曾遇些微障礙,但這反倒鍛鍊了他在觀察、想像與思辨上的能力。當年人人夢寐以求的「建築系」,一直是他心之所向;但如今見他對畫畫如此懷抱熱情,懷疑當年他何不直接考美術系?其實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中,「藝術」對一般人而言,絕對是華而不實的夢想,唸「美術系」更是前途未卜的選項。更何況一個普通家庭要培養一個孩子讀大學,所需的財力與資源不容小覷,科系的選擇更關乎未來職涯的穩定與發展,怎能等閒視之?
羅榮源如計畫順利從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再考取淡江建築研究所,最終取得建築師執照。這一路走來,他無疑是台灣升學主義下成功的典範。然而,誠如一首美好的交響樂章,除了恢弘磅礡的「主旋律」外,另一個動人的「變奏曲」也悄然登場,即他在建築之外的藝術創作之路,也將一鳴驚人
習畫過程
習畫超過 10年,加上自我摸索階段,畫齡至今超過 30年。在唸東海建築系期間,受教於顧重光、周澄等名師,自稱美術課是所有建築修習科目中,表現最出色的一門。第一位拜師習藝的則為旅居紐約返台的薄茵萍老師,後又追隨出身哈佛建築系的張肅肅老師學習素描長達八年,奠定繪畫紮實基礎。近年,則與中部知名畫家鐘俊雄交好,共同創立「原色畫會」,經常與一群藝術同好聚會、交流、習畫、論藝,他雖拜師學藝,但他堅信:「在創作領域應與老師保持適當距離,方能避免過度影響。」一方面是他落拓不拘個性使然;另一方面,是他一向對畫畫有自己的主張。但他感恩鐘老師的叮嚀:「老羅,基礎夠了,快創作!創作!」從此,他不僅努力作畫,並且用心「創作」,持之以恆至今。
羅榮源給人的形象不似傳統建築師的「雅痞」,反而多了幾分「台客」的親切。他擁有一顆童真未泯的心,帶著一份玩心進行有意識的「塗鴉」。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畫風是他的本色。他喜歡在畫中隱藏玄機,無論是線條、結構與圖像,都隱約透露內心的感受與記憶,層層顏料覆蓋之下,畫風千變萬化。誠如他那忠於自我、任性揮灑的藝術靈魂。
他曾說:「一日不作畫,便覺面目可憎」,除了維持生計的建築師工作,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投注於繪畫。他回憶:「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每天做素描練習,對象就是家人,直到921地震之後才停止。」他還說:「沒有事務所總監(夫人謝碧芬)的支持,不可能有這麼多時間從事繪畫。」但長年大量畫圖也曾帶給他頸椎和手腕「職業性」傷害,但他樂在其中,創作有如「戒不掉的癮」。他相信自己會一直畫到倒下為止。至今累積的畫作已多達1500張,佔滿了事務所各樓層的空間。而他這份對藝術的愛好與執著,不久也影響了夫人,謝碧芬也一步步拾起畫筆,開畫展,夫唱婦隨,其樂融融,令人稱羨。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三十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