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專訪 〉 閱讀張默的鄉愁

流蘇.潑墨.屁股

閱讀張默的鄉愁

文:朱介英 攝影:本刊編輯部

張默在著作《張默的詩》(2015)代序〈張默的話〉中特別強調:「詩是意象的湧動,詩是語言的變貌,詩是感覺的投射,詩是技巧的大成。」並落下一個結論:「詩是始,詩是終,請勿誤入任何主義與教條的框框,讓它像行雲流水,自在自適徜徉於人間。」(張默,2015:002)

這一段話警醒了企圖用方法論詮釋張默的研究習慣,讓人體認到閱讀詩人的詩,要用純粹的閱讀去閱讀,毋須在事前預設公式或教條予以框限,讓感覺如行雲流水一般在詩句中徜徉,自在自適即可;換句話說,把自己化為詩人本身,去體驗詩句中繽紛的意象,去獨享意境中的思緒,去尋找思緒中的共振,去共振中撈取感動。於焉閱讀張默,寫張默,我們就以《張默的詩》這一本收錄詩人從1950年代開始,至2012年代近期的代表性作品為焦點,自在自適地讓本能析出幾個語言與意象所投射的點,做三個感覺投射,很巧妙地,這三個點竟然終極一起聚焦在「鄉愁」(Nostalgia)主題上。

首先需要對鄉愁下個註解,一般寫文章或閱讀者,都把鄉愁認知成為狹義的對家鄉懷思(homesick),而在語意學上,鄉愁(Nostalgia)有著更廣義的懷舊愁緒,兩者的意義有著極大的差異。閱讀張默,一任感覺馳騁,其中有許多文字所營造的意境,許多意境所堆疊的意象,還有許多意象所投射的心靈感觸,張默的詩作集人類視、聽、觸、嗅、味等五覺之外,還有一覺居於內在靈魂中的波動,隨著淺顯的文字運作技巧,化為無止無境的波濤在腦海中蕩漾。閱讀張默,有三個字眼所串連出去的三個心境系列,就像湖心上三波漣漪彼此交會,漣漪頻率相同,波長與波峰交互激盪,湧動力量不斷堆疊之下,匯聚成一股強烈的風巷,迴旋吹拂,在意識的黑洞中沸騰。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一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