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藝術 〉 郭心漪的池塘創作

追尋生命中的光影漣漪

郭心漪的池塘創作

文:黃馨頤 圖片提供:郭心漪

「小時候不理解『何謂創作?』只記得在成長經驗中,家裡的牆壁、沙發曾是我的畫布,也總是喜歡剪剪貼貼,將畫作隨意拼貼在鏡子上面。最深刻也最具有破壞力的是我曾趴在一張白色小矮凳上,以顛倒的方式繪畫,是童年記憶裡有趣的塗鴉經驗。」

郭心漪因父母離異,輾轉流離地在親戚家過日子,感受著許多同齡孩子無法體會,那種寄人籬下的孤獨。小學期間轉了五次學,每到一個環境還未熟悉就要離開,轉學的時機也總是事出突然,經常來不及和師長同學告別 就身處異地:「我當時很恍惚、很懵懂,總是讓時間推著走,也不過就這樣子的人生而已。從來無人告知自己未來要怎麼做,或是教導自己如何去生存或如何去生活。」那些空缺,只能靠自己不斷地去摸索,造就了她獨立的個性。

就讀國二時,也許父親覺察到她在繪畫方面的天賦,也或許誤打誤撞地被轉學到五權國中美術班就讀,才開始知道什麼是素描、什麼是水彩,該如何描摹或如何觀察事物,都是從這時期得到啟蒙。當時郭心漪期望未來能成為一名設計師,於是高中選擇就讀明道高中美工科,課程上對攝影、陶藝、金工、繪畫等開始多方面接觸,當時也幫同學做人像攝影,就算是無償,獲得的體驗對郭心漪來說無可比擬。高中時期,擔任很多術科的助教,與他人相較之後,發現自己在藝術方面確有多一分天賦,這個階段開始建立起一些自信,慢慢地重新形塑自己,相信未來往藝術相關方面是不會錯的。

進入社會之後,郭心漪夫妻倆開始創業「真工藝術」。因教學相長,郭心漪越趨深入了解藝術,不覺間對於繪畫開始產生某種衝動:「一個莫名其妙的念頭,我認為那是一種慾望,因為不滿足於現狀,所以想透過某種東西來理解自我,並延伸再來理解這個世界。」當時郭心漪35歲,受到先生的鼓勵,開始真正踏足繪畫這個領域。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六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