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藝術 〉 陶文岳

符號與純粹的糾葛

陶文岳

洞見抽象裡的抒情

文:朱介英 攝影:本刊編輯部

只有當符號變成象徵時,現代藝術才能誕生。──康丁斯基──

康丁斯基在他著作,包浩斯出版叢書第9冊《點、線、面》(Point and Line to Plane)中提出一個抽象藝術的至理名言:「只有當符號變成象徵時,現代藝術才能誕生。」(陳英德,1990:196)這一句話不只說明了人類的語言範疇與生命空間的三重結構體相同,也揭櫫了抽象美術的一個至深的理論基礎。有一道無形的理念之牆橫梗在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之間,清楚地把古典藝術作品風格與現代藝術作品風格區隔出來,這一個理念可以用一句話簡明出來,但也必須用綿長的理論鉅細靡遺才能詮釋清楚。簡單扼要的詞句可以康丁斯基這一名言為代表,長篇敘論就以陶文岳的創作歷程為文本,以康丁斯基的包浩斯理論為印證,便足以釐清抽象藝術的真相。

抽象畫家陶文岳在他2011年個展《存在思維》的創作自述中很自然地說出他作畫的具體方式:「許多人以寫日記的方式來記錄生活,我則以素描和繪畫來替代,將形諸文字的意念表達方式,單純的拆解,轉化成點、線、面和圖騰符號;這些淬鍊後的簡單形象,經由詩意的聯想來結合抽象繪畫,或是讓幻念反過來主動觸及詩意,或由詩、影像與繪畫三者融會試煉,引發更寬闊的想像空間,凝聚這些元素,環環相扣,就構成做的主軸。」(陶文岳,2011:2)兩個觀看的理念一對照,立刻類比出來,所謂抽象畫的誕生其來有自。

其實,陶文岳的畫風改變也是跟著成長的歲月以及對人生的探索、對存在意識的質疑而有所變化。意象鮮明的早期高中時代,台灣畫壇流行懷鄉寫實風潮,於是他也在聚焦在農、漁村景象地寫實描寫,陶文岳喜歡關注在家禽、家畜的生活現象,用雞、貓、狗等與人類友善的動物來反映自我,於是這些寫實的作品便寫下他早期的《等待》系列風格。1986年陶文岳開始首次嘗試抽象風格表現,國立藝專2年級時以第一幀抽象風格的作品〈人生〉獲得校慶美展第1名,陶文岳自我剖白道:「由於我自小個性內向,長期自閉,不喜與外人接觸,所以繪畫創作是心靈的一個最自然的情感宣洩出口,這次的抽象風格作品獲得肯定,給我莫大的鼓舞,也是我突破寫實繪畫走向抽象風格的關鍵。」緊接著1987年,陶文岳以〈矛盾與衝突〉獲得國立藝專師生美展第2名,在國父紀念館、台南社教館等地巡迴展出,畫壇耆宿曾培堯先生特別來觀看兩次,認為這一幀作品如果能參加法國沙龍展,一定會得獎,並並鼓勵我到法國留學,這些前輩的鼓舞奠定了日後陶文岳往法國深造與學習的基礎。

抽離現實
「抽象」(abstract)是什麼?照字義來解讀就是「抽離具象」的呈現,抽象藝術被定義為毋須有比喻或類喻的一種風格表現,或是只以模糊的概念去形容具體對象的手法,印象派繪畫的技巧便是鮮明的例證,直到康丁斯基、胡安.米羅(Joan Miro I Ferra)、吳大羽、趙無極、朱德群等畫家出現,把抽象畫拉出一條完全抽離現實的表達手法之路,豎立「純抽象」美術典範,而正式以抽象繪畫為命名的第一批抽象派畫家是1911年康丁斯基、馬列維奇、宮察洛娃、拉里歐諾夫等俄國人為代表。

從歷史的脈絡去爬梳,狹義的抽象理念誕生源自於1860年中葉,法國一批年輕畫家們背離傳統學院威權主義繪畫大師們的寫實作風,迎著日漸發達的科學實證主義理念,在美術的表現上展開一次影響日後術百年的美學風潮,這一批畫家們用自己的想法主觀感受地呈現他們內心的視覺,在畫布上塗鴉,遭到許多看慣寫實的古典主義批評家們的譏諷與嘲笑,其中有一幅作品,奧斯卡-克洛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於1874年個展展出的畫作《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筆觸凌亂,色彩突兀,粗野、莽撞,當代學院派批評家路易.樂華(Louis Leroy)挖苦,給他一個稱號「印象派」(Impressionnism)極盡鄙夷之能事。從此這一批新崛起的代表性畫家們,包括馬內、竇嘉斯、雷諾瓦等人就被劃定為印象派畫家,後來繼承者如塞尚、高更、梵谷等被歸於後期印象派畫家。印象派被叫住之後,也影響了文學與音樂,遂有印象主義文學,以及印象派音樂誕生,一時「印象主義」翻轉整個傳統美學觀點,進入法國藝術主流,成為現代文藝理論的濫觴,更擴及歐美畫壇,以至於全世界。

印象主義的繪畫完全顛覆了傳統封建王朝精英主義寫實的美學思想,畫如其名,完全憑印象作為審度標準,原本被視為離經叛道的旁門左道,經然在短短半個世紀把古典主義擠壓到學院的角落,那些細筆精描的手法成為工匠手藝的表徵,只能在深鎖的豪門廳堂故步自封。印象主義藝術理念同時隨著殖民優勢影響世界各國,其中最鮮明的範例是啟迪了俄羅斯畫家康丁斯基,除了吸收印象派繪畫觀念之外,更在他的畫筆下開創「抽象繪畫」的大門,康丁斯基是抽象派繪畫,以及抽象主義美學理念的先驅,被尊為「抽象繪畫之父」。

印象派大師們為抽象畫建構了一個札實的橋墩,讓現代繪畫在歌功頌德的寫實繪畫牢籠中,脫離出來,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讓藝術家們作畫的思考理路放掉具體的影像,從感覺、思想、意識、主觀出發,繪畫技巧只是一種語言型態,畫作裡面所要表達的真相才是作品的價值之處。畫法、材料、題材、類別只要經過學習與指導,有其窮盡之處,但是意境、神韻、風格、內涵才是畫作所要探詢與表達的核心,也就是意識世界裡的思維再現,陶文岳這樣解釋:「沉思冥想不僅融入生活主體,也屬於內心自覺意識行為;不設限時空長短背景,不管是潛伏已久的潛意識或是起心動念的意識和即興式的無意識場域,更像進行白日夢的延伸。因為是夢,優遊無垠的思想空間,也就無所謂包袱,即便空想也是某種思維的再現。」(陶文岳,2011:2)不管是具體或抽象繪畫,畫中的元素就是畫家思維的再現,畫作之能夠感動人,作品中藏著撼人心弦的能量,這是古往今來所有繪畫理論都一致承認的概念,看慣了古典主義畫作的眼睛被具象所描繪的畫面所催眠與暗示,不自覺地認知只有把繪畫的對象極端寫實地表現出來,才是藝術,豈不背離數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學理念,所以古典主義繪畫的具象表現並沒有真正落實繪畫的「寫形寫神」的意旨。陶文岳這一段話正好說出他的創作理念,以繪畫工具描述意識場域裡的思維再現。而繪畫技巧、風格、內容、意境等簡單的說就是「意識修辭學」而已。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